第41部分(第3/4 页)
的人家,在昨晚。都燃放了大量的爆竹。
就像大青山村中的某个老翁对自己的小孙子描述的一样,县城里的鞭炮声,噼里啪啦,整整闹腾了半个时辰。
可能是声音的传播距离,比光影的传播距离近的原因,反正大青山村这边是听不到县城的爆竹声的,可是县城却能看到大青山村这边的烟花。
所以在大青山村里的人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县城的某些人,已经决定明年过年要大肆的燃放烟花,燃放的时间直接跟放鞭炮的时间持平。
这件事情持续的进行了几年之后,就逐渐的变成了洺县的新习俗,甚至有住在里县城比较远地方的人,因自身的生活实在乏味,会在过年那天的晚上,特意赶到县城看烟花,然后再连夜回家去。
即使之后几年时局出现不稳,也不能映象人们追求欢乐的好心情。
由于人群的聚集,当然会有人看到其中的商机。向这些到县城来看热闹的人,卖一些便宜方便的小吃,炸年糕因为油贵是其中最贵,但是最受欢迎的小吃。此外还有豆腐脑,芝麻糖,发糕,枣糕,甜酒酿,炒栗子,炒瓜子,卤花生,柿饼,橘子,………形式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在很多年后,当琉夏和穆滨城年老的时候,又再一次走在洺县的街上,从街头吃到街尾。就算穆滨城自负食量巨大,也没能将每一家的东西都吃遍,就感觉自己的肚子被塞满了。
除了食物,各种花费不多小玩意同样是层出不穷,也就不必一一细数了。总结起来,大多都是讨妇人和幼童喜爱的东西。
于是在一种自发的过程中,洺县大年三十晚上形成了集会。
后来每年过年的时候,周边各府县中,许多闲来无事的人,或是自负风流的人物,就会乘着舟船或是车马,或是三五好友,或是携带眷属,特意来参加洺县的盛会。
这个集会变成一种习俗,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直到数百年后,即使是朝代更替,这个位于洺县过年时的集会,都一直繁盛不息。
第87章 八十七章
今天是大年初一; 按照洺县当地的习俗; 要初二才开始走亲戚; 初一的时候需要祭祖。
早上穿戴整齐之后; 家中的男主人带着男孩子,就到坟头去给祖先烧纸; 向祖先报告上一年的生活; 乞求祖先的保佑。
由于大青山村的人都是外乡来的逃难者,情况比较特殊; 所以许多人家里还没有安葬在这个村子里的人。
当初的第一代逃难者,如今有一多半还在人世,毕竟当初能成功在年年战乱中存活下来的人,基本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
所以对于大青山村的人们来说; 初一这天的祭祖就跟别的村落不同,不用到山上的坟地去烧纸,只需在家里设一个简易的道场,贡上祭品,烧完纸,这一天的开端的重要时期,就算是完成。
等纸钱的火焰熄灭,就将贡品拿走; 蒸热之后; 作为一家人的早餐,由于贡品的丰盛,所以大年初一第一天的早餐; 也是异乎寻常的丰盛。
对于这样丰盛的食物,大户人家是不吃的,因为他们觉得被祖先的阴灵享用过的食物,会被吸走食物中的精气,这样的食物吃到肚子里,就跟吃纸一样,没有丝毫的营养。
从前琉夏每年就会吃到这种贡品,就她本人的感受来说,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如果吃的太多的话还会发胖。
至于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原因,就琉夏自行猜测,大概是因为食物在从新蒸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的水汽,味道会变得比先前寡淡。由于味道的变化,所以有些人才会认为那是被阴灵吸走了饭食中的元气。
当然那样的讲究,是富有阶层的讲究,对于大青山村的农民来是,他们是实际的,觉得东西还是吃进自己肚子里从保险。
这天上午,燕如吃过丰盛的早饭之后,就穿着琉夏送给她的小花棉袄,准备去给琉夏拜年。
初一虽然不走亲戚,不过师父的地位,毕竟跟普通的亲戚不同。距离又这么近,理所当然,燕如在吃过早饭之后,就被张大娘赶去给琉夏和穆滨城拜年。
“你这么快就回去啦。”燕如在去往穆滨城他们家的小桥边上,跟葛斌遇见,就询问道。
今天葛斌也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棉袄跟燕如身上穿的棉袄质地相当。显然两件衣服,都是出自琉夏的手笔,只是出于男女和身高的差距,才做出样式上的差别。
葛斌早早就看到了燕如,所以几乎是同时开口,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