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4 页)
象,从中国军队很多无作为的行动看来高层指挥方寸已乱,此时我第十军近十万兵力猛烈投入到淞沪战场,取得淞沪战场的胜利,尽早占领上海是毫无疑问了,只是要多多的消灭中国军队,削弱其抵抗能力,动摇其政府的抗战意志,使其失去战斗能力才好。现在中国军队正高密度地集结在淞沪战场,并仍呈现出胶着状态,无力照顾侧翼及其纵深地区,从侧翼登陆,采取大迂回之态势绕道中国军队侧后,切断中国军队之退路,对中国军队呈包围之态势,将大量中国军队歼灭在淞沪战场及上海附近地区确是很有可能的,遂下令于十一月五日拂晓与海军舰队协同,以舰炮对中国军队阵地猛轰数小时后,第十军三个师团近十万兵力分别在南线杭州湾之全公亭,金山卫,漕泾,乍浦,北线,北峁渡至浒浦登陆。原先本已采纳叶挺之建议,在杭州湾,预设之八十八、八十七两师兵力因为接总参谋部命令撤退之命令已经撤退,后因为遵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命令,此两师兵力又转用于他处,致使杭州湾一线只有几个连防守,以致日军在几乎无防的情况下轻易登陆。
第十军从中国军队侧翼登陆,严重地威胁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生存,中国政府统帅部,军事委员会从淞沪战场的态势,感到了事态的严重,遂决定各部全线后撤,由于失去了撤退的先机,几十万大军的撤退实际演变成舍弃阵地而逃的溃退局面。日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占领了整个上海及上海近郊地区,恰在此时日本东京侵华日军的大本营又下达了迅速扫荡上海附近之中国军队,结束淞沪会战的命令。松井石根遂下令各部乘胜追击,中国军队在混乱的溃退中又加大了伤亡。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 阎百川会议保太原,卫俊如忻口战强敌
却说坂垣师团自入侵中国以来,仗打得很顺手,分兵数路,掠地攻城,所到之处,皆所向披靡。因此手中连预备队也没有留,二十一旅团在平型关被围,三浦敏事急电坂垣向其要兵增援时,坂垣手中无兵可派,急了,只好向察哈尔兵团司令官东条英机求援。东条英机和坂垣征四郎私交甚厚,二人皆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坂垣是第十六期,东条是十七期。在校读书期间,坂垣征四郎以才思敏捷和颇有政略而驰名于校,东条英机虽晚一届,但东条英机之父东条英教在甲午战争时就以智将闻名海外,晚年所著兵书《战术麓之尘》被日本军界称之为陆军之宝典。东条英机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可以说一出生即受其父军阀思想之熏陶,因此而养成一个倔强顽皮的个性,少年读书时即以“打架王东条”的绰号在同学中享有盛名。在陆军士官学校读书时,东条以刻苦学习、优异成绩和不惜以死报效王室的志向而名扬全校。坂垣和东条二人的共同志向就是愿为天皇效忠为大和民族开疆拓土,而二人开疆拓土所选择的第一个目标都是中国。平时二人相聚时时常就迟早要对中国用兵进行讨论和研究,坂垣常说:“中华民族,国弱民穷,人不修德,也不求知,夜郎自大,不谙世间时事,应该受到惩罚,我大和民族是伟大的具有才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是能够主宰世界的民族。”东条英机说道:“只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蜗居于三岛是天道的不公,中国的丰富矿产应归大和所有。中国辽阔的土地应该由大和民族来主宰。”共同的志向成为连接二人的纽带,二人相约,将来驰骋疆场政坛之时,一定要互相提携,互相支援。从多少年的交往中,二人也确切地认识到只有互相提携,互相支援,才能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因此,东条英机一听说坂垣师团之第二十一旅团在平型关受挫,当即命令:混成第二旅团,混成第十五旅团,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分别由大同,右玉,怀仁南下,攻击前进,增援第五师团,向中国军队实施报复。二十九日突破三十一军的防线茹越口,骑兵第一军的防线平鲁等地,进而攻占繁峙,崞县,平型关西面的铁角岭。和坂垣师团互为犄角,相互呼应,在晋北形成钳形攻势向中国守军步步紧逼。平型关的中国守军几乎陷于被包围的态势。三十日拂晓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面命令中国军队撤出平型关向五台山转移,一面急电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阁下,日寇攻势甚急,晋北数县失守,且还有大举南下之势,请委员长速派精锐之师驰援山西,以保太原。”蒋介石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后沉着脸倒背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一圈,又一圈,也难以抑制心头的烦躁,派兵吧,手头却无多余部队可派,不用说要精锐部队了,淞沪战场中日双方鏖战正酣,连保卫首都的部队都派往淞沪战场了,哪来的精锐部队。再说远水解不了近火啊!不派兵吧,山西在华北的战略地位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