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十二回(第1/2 页)
躲掉,她不知多开心。
…………
三月底,土地全面开化,新荒村众人开始忙碌种地。
今年仍是半菽半黍。
因许多人家有了牛等大牲口帮忙,耕地的活儿能够轻松些许。
于欢家有两头牛,红姑便不肯让于欢把累活儿都干了,自己也给牛套了个车,一起下田。
因此,她们两家的地是最早耕完的。
后面还能把牛借出去给村人们用。
农人最是爱惜畜力,村民们并没有因为是借来的牛就狠用。
大家都很注意让耕牛休息,还勤快地喂水喂料。
晚上送回来之后,红姑心疼两头牛,还要再喂上一回。
于欢冷眼看着,自家两头牛虽然天天下地,竟一点没累瘦。
种子落地之后,村人们腾出手,开始修建学堂。
这是大事,家家有余力的都来搭把手,学堂很快便建了起来。
考虑到冬日的保暖问题,心灵手巧的村人们参考火炕的做法,无师自通地做出了地暖。
偌大的学堂,一整个地下都铺上了烟道。
想到自家娃娃冬天来这边学习,便是光脚踩在地上都是温暖的,人人都充满了干劲儿。
为了这个,他们还破天荒给学堂铺上了地板。
地板被打磨的十分光滑,是光脚踩在上面也不会感觉不适的程度。
木头爹带着儿子们又做了不少大屏风,说是给娃娃们练字用。除了这些,学堂里的书桌也是他家负责的。
村中石匠知道于欢家有一块刻了字的大木板,特意去借了来,把字刻在大石碑上,直接立在学堂门口,给学生们天天照着看。
妇人们缝制了不少厚实的坐垫,让学生们可以不用直接坐在坚硬的木板上。
村中富户出钱把窗户上都贴上了透光的窗纸,这样学堂光线会更好。
村正自掏腰包,请了圣人像,又给备了香案和香炉……
大家为了这个学堂,都出了不少力。
等到学堂建成,人人喜笑颜开。
村正找村中姚神婆定了吉日,学堂开启当天,整个村的人都到了。
在众人激动的见证下,一众娃娃们站在圣人像前,穿着家里人凑出来最体面的衣服,骄傲的挺起小胸脯,随着一声唱拜,齐刷刷拜倒在圣人像前。
在他们身后,年长一些的队员们,还有红姑母子也徐徐下拜。认真的给圣人磕了个响头。
礼成之后,又要拜先生。
因于欢坚持拒绝众人磕头,学生们便改成了叉手躬身行礼。
待学生们行礼结束,师生相视而笑,围观众人面带激动。
一时间,气氛很是和乐。
然则学堂之中不光有圣人像和于先生,还有足足三尺长的戒尺。
众生行礼结束,老村长不知从何处拿出一根戒尺,郑重的双手交给于欢。
当着一众来求学的孩子和家长的面儿,老村长道:“谁要不听话,就狠狠地打!”
新出炉的学子们心里哆嗦。
家长们却狠狠点头:“就该这样儿。先生,我家孩儿就拜托您了!打,使劲儿打!”
于欢: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我还是微笑吧。
…………
这一天,于先生正坐在家中烦恼。
作为一个热爱网购的现代人,于欢不可避免的被各种双11、节日大促等活动吸引。
这种活动往往买的越多折扣也越多,于欢表示:根本无法拒绝。
她和所有人一样,经常会趁着促销时买上许多的小零食、牙膏、牙刷、护肤品、卫生巾、卫生纸……之类。
尤其是后两样,于欢经常屯一次就能用一年多。
幸亏她家够大,又有仓库,买再多也装的下。
饶是如此,于欢已经开始对着仓库里各剩下半箱的卫生巾和卫生纸犯愁了。
囤货星人真是看到见底的东西就很难受。
更可怕的是,她还没地儿进货!
不得已,于欢开始研究本地土著的做法。
来到这里已经快一年,于欢因为有空间掩护,又有卫生巾这种神器,从来没担心过月事问题。
本地人如厕用茅草、用木头。
来月经的时候就用月事带。
所谓月事带,就是用布做成长条形状,里面塞满草木灰,重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