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棣,他永远这样才好呢。郑和吞了一大口菜,小声对张玉嘀咕,今个王爷犯了哪股风了?他从来没这样过呀。�
张玉的头脑当然不会像郑和那么简单了,他相信王爷此举一定深藏玄机奥妙,朱棣干什么事情都是弹不虚发的,一定有好戏。但他不想对小太监多废话。�
好戏正在不同场景上演。东岳客栈门前正有一僧一道相偕到来,僧是道衍,道则是他刚从徂徕山请下来的袁珙。此人大脑门、高颧骨,大嘴叉,两个耳朵又出奇的小,与大耳朵的道衍形成巨大反差。他也是一副怪模怪样的相貌。他们离老远就听到声震屋瓦的行酒令的呼叫声从酒楼里传出来。�
《永乐大帝》第五章(6)
袁珙不禁停步门外,皱着眉头说:“你毕竟是方外之人啊,这种世俗的喧闹场所,你也常常涉足吗?”�
道衍大笑:“你我尽管僧道有别,彼此心里有数,谁还是想真正出世啊?”�
袁珙说,到底叫世俗人看了不雅。�
道衍说他向来是我行我素而已,不管世俗人怎么看。�
袁珙说:“怪不得你出山了呢。”袁珙不知他为什么相中了燕王?在袁道长看来,凭道衍的本事,该去建文皇帝那里去讨封,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正地方。�
道衍却说他并不求封侯拜相。�
袁珙不信,认为他矫情,离开清净无为的尘外,挤进繁喧倾轧的尘世,又不图荣华富贵,那这是何苦?�
道衍有他的说法。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各自的活法,有时一生得失只因为一点缘分。他所以赤胆忠心地辅佐燕王,只因为朱棣一句成全他的话。�
袁珙很感兴趣地想听究竟。�
原来壬戌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逝,燕王回京奔丧,太祖皇帝为了让儿子们记住为母后四时超度,特别选了些###师给各藩王,道衍也在应选之列。老四燕王与他一拍即合,可太祖却说他相貌粗陋、面目可憎,说他久后必不为善,要把他下到牢中,但燕王一句话救了他。�
袁珙问是什么话?�
道衍说,朱棣说,自古貌奇者必有来历,这道衍和尚未出山时,在寺中一直供奉着太祖的画像,早晚一炉香,这样忠心之人,天下难寻啊。这一来,朱元璋才转怒为喜,一句话改变了道衍的命运。�
袁珙说:“怪不得你这样为他卖命呢,值,士为知己者死嘛!”�
快到门口时,早有店小二迎出来:“二位长老屋里请,哎哟,这还有一位道长,不管吃荤吃素,南北大菜,山珍海味,我家酒楼的菜肴,皇上、亲王也得说好,吃了这一回惦念下一回。”�
袁珙说:“店小二这张嘴,只怕连死人也能说活了。皇上、亲王会屈尊到你这鸡毛小店来吃饭?”�
店小二说:“这都是没准的事。快里面请。”�
道衍一边迈步进门一边说:“只怕皇上、亲王真来了,你有眼无珠还认不出来呢。”�
店小二说:“那怎么会?皇上、亲王往那一坐,头上有光环,那光环是一条金翅金鳞的真龙,若不怎么叫真龙天子呢!”�
他二人听了,不禁相视大笑。�
《永乐大帝》第六章(1)
历代君王“封禅”的泰山脚下,铩羽而归的朱棣意外地显露了“天子相”。浮云蔽日,则拨开浮云见天日,“清君侧”不是最好的借口吗?边患不靖,仰赖藩王去平定,藩王不靖,又如何?朱元璋为儿孙准备的无刺权杖似乎更扎手。
一
烟气、水气弥漫的酒馆大堂里人声鼎沸,朱棣那桌依然不减豪兴,大呼小叫地在搳拳。道衍有意地往朱棣那张桌子瞥了一眼。�
朱棣早发现了这一僧一道。袁珙虽本能地、习惯性地用目光扫视了一遍,因为朱棣把后背对着他,他并没看见朱棣的脸。�
店小二引着僧道二人穿过杂乱无章的红漆木方桌,走上木楼梯,上了二楼挑台,找了张没人的桌子,透过木栏杆从这里望下去,正对着大堂里的朱棣那张桌,看见的依然是朱棣的后背。�
道衍点了几个荤素菜,和袁珙喝着茶、嗑着瓜子,道衍有节奏地摇着羽毛扇。�
稍顷,店小二手托方盘过来,拣了四个菜放在桌上,称他二位为法师,想想不周严,又改口称道长,他们点的糖醋里脊、咕咾肉、糟焖鸭和东坡肘子全来了。�
袁珙道,全是肉!便讥笑道衍,岂不真的成了花和尚了吗?�
道衍让他先别武断,让他每样都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