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醒我,谈判时不要一开头就把事情讲死。当然公司的资源有限,不可能让人予取予求,但是即使明知不可行,也不能劈头一句:“这事绝不可能!”换种说法四两拨千斤:“这件事不是不能谈,但是公司目前有困难,暂时先缓一缓,你看如何?”毕竟人都是好面子的,无论如何都要留台阶给对方下。第二,让对方感觉自己被“升级”。在这之前,如果业务员有事跟我商量,我总是摆张扑克脸,端出精算师一副“别想占我便宜”的态势,高高在上,从不妥协,结果双方关系越来越恶劣。老先生点醒了我,人都是要面子的,如果能顾全对方的颜面,把对方置于一个平等的地位,甚至让对方有一种“升级”的感觉,他才能敞开心胸,接受不同想法,和我一起把事情谈定。
第三,改变着眼点。把心态从“怎么做对我有好处”,改为“怎么做让对方也有好处”。因为只有双赢,彼此才能长久和谐,而这也是最高段的谈判技巧。
从大局与长远利益着眼
年岁渐长后,我发现老先生这套“永远说YES,but……”的应变之道,不仅谈判场合适用,应用在待人处世上,也有它圆融周到之处,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中国成语“以退为进”,和英文说的“AlwayssayYES,but。。。”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守则4 不要比老外还老外
很多在外商工作的基层主管,以为遵循总公司的文化或做法行事,就能讨得大老板的欢心。有些人甚至比老外还老外,要求更严格、更高标。想用这种方式取信老外,其实往往适得其反。
请记住,不论任何工作,最重要的是善用自己身为当地人的优势,而不是把自己变成老外。因此我常提醒下面的主管,虽然在外商公司做事,但永远别忘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自己是当地人,不要本末倒置,表现得比老外还老外。
守则5 能影响人才是大成就
记忆里,小时候家里并没有钱,父亲在香港电车公司上班的薪水,只够一家人糊口,勉强维持生计。但父母亲总是慷慨解囊,经常接济从广东乡下前来投靠的亲朋好友。那时家中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几乎所有来香港的亲人,都会先到我们家拜访落脚。只见母亲忙里忙外,招呼亲友吃的住的,从没有丝毫的不乐意、不欢迎。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多一位客人,多放一双筷子就是了。”经年累月下来,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他们没有钱买自己的房子,但是一直很快乐、也很自豪有能力照顾亲人,这幅景象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个性重义轻钱财
可能是受到父母亲的影响,长大成人后,我的个性也是喜欢扮演老大哥的角色,帮助他人,保护弱者。
安泰的员工都知道,我最不能容许办公室里有性骚扰的行为发生。一个员工一时起贪念偷公司的钱,我都可能原谅他,但是对于欺负弱者的行为,无论如何我绝对不原谅。在我的想法里,偷钱还得凭本事,而且对象是冲着公司来,但是性骚扰却是欺负一个女孩子家,真是很差劲的行为。私底下,朋友们都知道我喜欢帮助人,几乎是有求必应。我一直有个想法,认为朋友来找我帮忙,是给我面子,一定要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如果考虑再三、问长问短的,已经伤害对方了。因为他来开口之前,内心一定有过一番挣扎。
钱,可以再赚回来,朋友却是一去不回的。我总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帮助或影响他人,才是最大的成就。中国人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一直是我心中自我期勉的最高境界。
一路走来,我很骄傲自己从事的保险行业,是一个可以帮助人的金融服务业──给客户长期承诺,让客户愿意拿出钱来买未来保障的行业。
有些人主张企业必须赚钱,以为这是企业存在的惟一目的。其实不然,我认为利润不是目标,而是结果。就好像在球场上赛球,我们是看着“球”打球,而不是看着“计分板”在打球。
荣列杰出校友
我常被人问道:“为什么每天都是快快乐乐地去上班?”答案很简单:“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每天都在帮助人和影响人!”这是一个责任的行业,不只为公司赚钱,也为社会维持安定的基本生活水平。
放眼未来,中国大陆更是一个我想去“好好发挥影响力”的市场。
2001年适逢我的母校香港大学九十周年庆,校方特别发行纪念专刊,名为《GrowingWithHongKong》,记载一个世纪以来香港走过的繁华岁月,和历年来对香港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