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页)
“元符宫主持真人接到鉴定结果不到五分钟,立刻给我打来电话,让我抽时间把你带到元符宫去,他要亲自主持隆重的祭天祭祖仪式,并答谢你的深情厚谊。”
朱道临很高兴:“这就好,总算是放下了一桩大心事,不过老妈记得记住六尊大型鎏金铜像的事,千万不能让你儿子失信于人啊!”
朱母呵呵直笑:“放心把儿子,鎏金铜像的事一个月之内准能给你办好,如果要得急,我就去求住持真人和你大舅他们,先从年前铸造好的那两批铜像中挑出几尊最好的让给你,反正只要我们元符宫开口,指定的两家工艺铸造厂立刻就会再造一批。”
“竟然有现成的?元符宫造那么多鎏金铜像留着干嘛?”朱道临不解地问道。
朱母自豪地向儿子解释:“这几年国家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业日益兴旺,道教信徒也随之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周围几个省的不少道观宫殿都决定进行修葺和扩建,各地政府也很支持,否则怎么发展地方旅游业?怎么吸引信徒?”
“各地道观绝大多数都委托我们茅山元符宫代为监造,也只有通过我们茅山祖庭的专业监造才最稳妥,也最具权威。”
朱道临闻言立刻理解了:“看来元符宫这几年日子过得滋润啊!”
朱母在电话那头呵呵直笑,笑完告诉儿子,电视台派来两组人马对这次联合鉴定全程录像,刚结束的鉴定会的会场如今仍是一片沸腾,大家都很激动,相关领导和宣传部门主管领导已做出决定,立刻将这一意义重大的道教历史文献的发现上报国家主管部门,并在大年初八晚上的本地电视新闻中播出。
朱道临对此没有丝毫兴趣,他关心的是鉴定完毕全套典籍的去处,听老妈说省级文物部门和档案部门正在拍摄影印,完成之后将会尽数交给元符宫派来的四位元老,永久存放在上清派祖庭元符宫藏经院中,朱道临终于放心地收起手机。
楚梅一家非常热情。
见面之后,老人们一面埋怨楚梅和朱道临买这么多贵重礼物,一面指挥小辈们把多达半车的各种礼物搬入屋子。
提前接到楚梅电话通知的老姑父早就等着了,满面春风地轰跑一群看热闹的孩子,拉着去年曾一起喝过酒的朱道临直接往酒桌边带,菜没上完就与朱道临连碰三杯。
宴席不但菜肴丰富,而且极具地方特色,都市里几百元一斤的山珍先后端上五大碗,楚梅的父母和哥哥、嫂嫂轮番往朱道临碗里夹菜,边上的亲友和邻居也频频向朱道临敬酒,所有人都把朱道临当成楚梅的男人对待,不时询问朱道临和楚梅何时办喜事?
看到满脸通红的朱道临手足无措的样子,满堂亲友全都大笑起来。
楚梅红着脸徒劳地解释好几次,却没一个人听她的,最后只好忐忑不安地埋头吃饭,心里却乐滋滋的盼望真有这么一天。
朱道临确实有本事,在三个小时的酒宴中没上过一次厕所,酒宴进行到半就把六名亲友喝趴下,自己半点儿事没有,吓得楚梅的老父亲、老姑父和豪爽的哥哥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担心把酒量深不见底的姑爷惹急了忽然来个大反攻。
好在朱道临始终态度温和,对谁都很有礼貌,几乎做到来者不拒敬酒就喝的地步,直到残席扯下,也没露出半点不高兴的迹象。
其实朱道临早就想反击了,若不是晚上还需要征得楚梅姑父的同意,尽快买下他家祖传的酒曲配方和酿酒工艺,明天中午还要前往龙泉剑厂的张大师家里聚一聚喝顿酒,朱道临非把楚梅的老父亲也喝趴下不可。
第七十三章 马不停蹄
小镇的夜晚安谧宁静,楚梅家的客厅仍旧灯光明亮,茶香四溢,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楚梅的姑父得知朱道临购买酒曲配方和酿酒工艺并不是自己开设大厂,而是送到遥远的缅甸给那些流落在外的华人华裔,立刻同意朱道临的请求,只肯收下朱道临两万元,就回家把记录四种酒曲配方和两种美酒的酿造技术的陈旧线装书拿了过来,并将台州那家最好的酿酒设备制造商的名片送给朱道临,告诉朱道临他家里现在用的就是台州这家厂子改进后的复式蒸馏设备,无论是用料还是制造精度都无可挑剔,实打实的好货。
楚梅的老父亲戴上了老花镜,拿出平时不舍得多用的书画宣纸,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为朱道临抄写配方和酿造工艺,遇到记录不太清楚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询问楚梅姑父,弄清楚后详细地增补上去,一丝不苟的态度把朱道临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