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六国伐秦(第3/4 页)
和平。"
陈珍脸色铁青,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他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言辞,怒火几乎压抑不住。
陈珍激动大吼:"这简直是欺人太甚!秦国如此无信,日后如何与诸侯共存?我楚国绝不接受如此无耻的狡辩!"
杨安只是淡淡一笑,仿佛看透了一切。
杨安不急不缓:"陈大夫何必动怒?我们秦国真诚待人,不曾失信。若楚国一定坚持,那也只能作罢。但我劝你一句,回去时,请务必如实将我们的诚意传达给楚王,免得两国因误会生变。"
陈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几乎是摔门而出,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丞相府。回到住处后,陈珍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胸中怒火不断翻滚,最终因气血攻心,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消息传回楚国,楚王得知陈珍被气死的消息,顿时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
楚王怒斥道:"李宪!好一个无信之君!竟敢如此侮辱我楚国使臣,枉顾承诺!如此欺人,岂能不战?传令下去,联合大乾,召集吴、越、齐等诸侯,组建六国联军,誓要踏平秦国!"
楚国上下动员,六国迅速集结成联盟,百万大军陈兵函谷关外,气势汹汹,誓要将秦国灭掉。而大秦内部得知此事后,李宪听闻陈珍之死与六国联军之事,轻轻一笑。
李宪淡然说道:"他们终于忍不住了。六国联军?正好,一并解决了这些隐患,也为大秦扩展疆土。"
瑶光站在一旁,神情镇定。
瑶光(轻声道):"陛下,六国合纵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我们若能抓住其中弱点,便可将他们各个击破。此战,秦国虽孤,但胜算仍在。"
李宪(点头,目光坚定):"传令下去,调集全军,备战。函谷关一役,必将决定大秦未来的命运。"
与此同时,楚国左庶长芈原游说义渠攻打秦国,联手五国联军,共同夹击秦国。他在义渠国君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秦国的潜在威胁。
芈原语气恳切:“大王,秦国如今国力蒸蒸日上,李宪这位新帝野心勃勃,若不趁此良机将其压制,日后必将威胁义渠的存在。秦国强大,最终只会对我们不利。与其坐等危机降临,不如趁着五国进攻函谷关之际,乘势而上。”
义渠国君听罢,陷入了沉思。秦国送来的“文绣千匹,好女百人”,表面上是一份厚礼,但在他心中,这只是秦国的权宜之计。他知道李宪不会轻易满足,最终秦国必会扩张,义渠迟早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
义渠国君(冷笑一声):“秦国虽然送来厚礼,但这不过是暂时的缓兵之计。我义渠若坐视不理,日后必定被李宪吞并。芈原的话虽有几分道理,趁此五国攻秦之时,我义渠也应乘机而动。”
义渠国君决定出兵袭击秦国,在李帛战场上,大败秦军。义渠的突然出击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五国联军此时也在调集兵力,准备进攻函谷关。然而,真正出兵的只有大乾、楚国和齐国三国,其他两国或因为实力不足,或因为顾虑太多,并未真正出力。
三国联军浩浩荡荡,齐聚函谷关,意图攻破秦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楚国将领跃跃欲试:“此番联军势如破竹,秦国如何能挡?只要破了函谷关,长安指日可下!”
然而,秦国早已料到联军的到来,李宪亲自布防,派出精锐部队坚守函谷关。战场上,秦军士气高涨,虽然寡不敌众,却凭借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屡次击退联军的进攻。
秦军将领对士兵鼓舞道:“联军不过一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他们内部不齐心,我们只需坚守,必能等到他们溃败!”
在一场场激烈的攻防战中,联军的攻势逐渐减弱。终于,秦军以精妙的战术将联军彻底击退,迫使他们撤回营地,暂停攻势。
开皇4年,李宪决定反击。他命令庶长樗里疾率领秦军出函谷关,主动对楚、乾、齐联军发起攻击。樗里疾谨慎布局,将秦军分为多路,悄然出击,在联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于修鱼之地发动突袭。
樗里疾挥动战旗,声音浑厚:“今日之战,定要让这些南蛮国与大乾联军知晓,大秦之威不可冒犯!全军听令,冲锋!”
秦军士气如虹,战斗异常激烈。楚、乾、齐三国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赵将赵渴、韩将韩奂虽拼死抵抗,但秦军士气高涨,逐步压制联军。齐将申差则因指挥失误被秦军俘虏。联军陷入全面溃败。
赵渴满身尘土,眼中透出绝望:“没想到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