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1/2 页)
此次战役,北金三位王子与众部落头人一起被炸死,老汗王听闻噩耗,当场吐血而亡;金人上层一片混乱,为争夺汗王之位,无数兄弟部落刀兵相向。
消息传回开封,满朝哗然。
封赏可以随后再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军该何去何从——趁此良机,是一举反攻,夺回燕云十六州?还是稳扎稳打,缓慢推进?
朝中文武官员争吵不断,各持己见。最后是殿上高坐的英宗下了决定:“众位先看看雍王上的折子吧!”
殿中有武将听见此话,不觉欣喜,以为雍王殿下必定与自己看法相同,此时北金国一片混乱,正是大梁朝一举夺回失地,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
然而,前头几位老臣一一阅看过雍王殿下的折子后,个个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的将其向下传阅。大殿中几十位官员全部传阅完毕以后,殿中一片寂静,再无人出言。
雍王殿下在折子中写道:此次战役,不过侥天之幸,夺了北金各部落头人性命,但各部落本身军事力量并未受到打击,中下层将领完整无缺,各部落年轻男子数量更是没有损失。
此时出战,只有两个结果:
其一,战事顺利,我军迅速推进,往北夺回数州,但因为行军快捷,不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大量金人溃兵骚扰我朝边防,我军因后勤不稳,无法再度深入,原先所下州府,极易成为孤州,难以长期驻扎;
其二,金人建制仍在,各部落迅速推举出一位或几位首领,趁我军急于求成,窥我朝防线虚实,趁虚而入,直抵中原。
总之,此时并非出战最好时机,宜重建我军防线,夺回先前所失关隘足矣。
众官员之所以沉默无言,是因为雍王所说的确是实言。
我朝军民身体素质不如金人太多,梁人军民大多畏惧金兵,北金溃军若是冲击梁朝府县,百十人可下一城。
即便趁着此时金人内乱,夺下几城,转眼也会失去,不过是多耗梁人性命罢了。
若要北上,为了达到军事目的,对金兵形成沉重的打击,我军只能全力出击,无法兼顾边防。
若是此时金人士兵重新归于领导,待我军北上,边防空虚,一举南下……京师危矣!
很快,朝中决断传到了边关。
不过,此时边关早已经按照雍王的安排行事了。
他趁着金人还处在混乱之中,大军压上,将这些惶惶不知方向的金兵赶出了大梁朝国土。
为了减少我军伤亡,震慑敌军,他还让人时不时在各个金人聚集之地外放上几个炮仗。
这些金人大多只知道当时一声“轰隆”巨响,地上腾起一朵蘑菇云,他们的头人与首领便被掀上了半空,尸骨无存。
有人说是旱天雷,是长生天对不敬之人的惩罚;有人说是梁人被仙人授了仙法,能使雷电……
不管是哪种说法,他们现在听到这种“轰隆”巨响,都会赶紧驱马奔逃。即便有人脑子清醒,也会被其他溃兵裹挟而去。
靠着这种办法,赵泽三天内将先前失去的关隘都夺了回来。
之后,他便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布置防线,肃清防线内残余溃军,力争在北金重新推举出汗王之前,将我军的防线扎紧了。
最后便是严正以待,谨防金人再度叩边——至于派遣人手入金,给那些金国的贵族们找点事情,让他们不能及早推举出首领,或者推举出一个对梁朝更有利的首领,这也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
他将樊城的军务全权交给了赵瑜,升其为樊城卫军步兵营指挥使,负责樊城的防务。
赵瑜升官后越加繁忙。
城破之日,原先的卫军指挥使正使、副使都战死当场,卫军也多有伤亡。
他上任后,从自己原先的部下中拔擢了几人充任副手,又从民兵中挑选精干,充实卫军。他自个儿毕竟年轻,以前也不曾管理过一座大城,这段时间还虚心向城内老兵求教……如此种种,总算将城内各项军务处理的有模有样,樊城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条。
且子涵也不再与他置气,每日与他嘘寒问暖,体贴细致。
这段时日,无论是外事还是内务,赵瑜都颇有几分志得意满。
说实在的,汪子涵并未生他的气。她这段时日只是在思考如何在本朝建立一个实用的炼钢炉,脑子都快想出花儿来了,哪有心力关注他?
——不过是李嬷嬷打着她的名头,每日早中晚给赵瑜送去膳食,顺带说两句“太太嘱咐”的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