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1/2 页)
都说六月的天,孩儿的脸,7月也是一样。
这日一大早,天气便极闷热。到了中午,只见天边乌云密布,狂风呼啸,一场大雨倏忽而至。
车队行在途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幸好前头探路的人早已打点好,赶在大雨倾盆而下之前进了个破庙。
此庙无名,庙门上的牌匾也不知哪里去了,神龛上的泥塑也已毁损,也不知供奉的是哪位菩萨。侧殿的屋顶都已塌了,只有个大殿,勉强还能住人。
子涵便在侍卫仆妇的拥趸下,进了大殿。
大殿的角落里还坐着几个生人,畏畏缩缩不敢过来,衣衫褴褛,地上也有几样破旧的农具,应是附近的农人吧!
子涵也不在意,竟自在仆妇们收拾出来的凳子上坐了下来。丫头们一拥而上,很快又在她四周围上了帷幔,服侍她净脸更衣。
等她洗漱完毕,走出帷幔,才发现齐四已经在指挥人将马车上的行李卸下来。
子涵走过去问他:“四叔,这夏天的雨,一会儿就能停了,您怎么让人把行李都给卸下来了?”
“太太,这雨停了,路也不行啊,咱们这么多马车,怕是很容易陷进泥坑里,还是等路干了,明天再出发吧!”
齐四见是她,便停了动作,走到子涵身边回答。
子涵一想也是!这时候官道上都是黄土路,一下雨,路上便都是泥,哪能像前世的柏油路面,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都可以轻轻松松的压过去。
只是,六七月雨水多,前几天他们刚出发时晴了四五天,现在下雨也不知道会持续几天?要是天天来个大风暴,难不成每天都只走个半天路?
果然,这场雨时间不长,不到半个时辰便稀拉下来,很快就停住了。
大殿角落那几个农人不等雨完全停住,便卷起裤脚,扛起放在一边的农具,贴着墙角一起小心翼翼的出了门。
见庙里没有了外人,齐四这才松了下眉头,他吩咐几名侍卫检查一下破庙里里外外,今晚就歇在这儿了。
子涵换上木屐,与红豆一起,在几名侍卫的保护下,也在破庙外头散了散心。
这里离官道有一段距离,附近也有许多农田,但田地荒芜,几乎都是野草,偶尔才有几块田里稀稀拉拉有几根麦子,刚才那几个农人想是来割麦的。
“这些田地怎么都荒在那儿?百姓们都不吃麦子么?”子涵自言自语。
“四太太有所不知,这一片都是佃户,那些泥腿子都懒得很,情愿赖在家里挨饿,也不愿意出来种田。”一旁一名侍卫接话。
见子涵转头看向他,面无异色,他又接着道:
“京北路这一片离京城近,快马三日即到,田地肥沃,多半已被京城官宦富商人家买了去,雇了这些农人耕种。只是到底不在眼皮子底下,派来的管事们,不一定就能管得住这些懒虫,所以产出不多,勉强也就能供应一下府里的吃用吧!”
他家在附近就有个庄子,虽是公中的,但已经定了,等他分出去后要划给他的,所以他也注意了下这方面的事。
子涵没有回话。
谁会宁愿挨饿,也不出去劳动呢?不过是劳动所得填不饱肚子而已。
“现在的田租一般是几成?”
她随口问了句。
“六成吧,京城边上,地主老爷们都仁慈得多。据说南边那些地主富户们心黑的很,别说八成,九成都有呢,那些泥腿子照样乐滋滋,每年的产出比我们这儿多的多,可惜咱们家钱不够,不然也去南边买块地去。”
侍卫咂咂嘴,很有些惋惜的样子。他兄长是平王府长史,虽有些权势,但在京城却也算不得什么。
子涵又沉默了下来。
回到破庙后,她的寝室已经布置好了,子涵便歇了个午觉。
因着刚刚那场大雨,空气已经凉爽了下来,难得的好天气,子涵却一直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
李嬷嬷在一边冷眼旁观了这么多天,渐渐也明白了子涵的心情。她捡了个小杌子,持着扇子,坐到子涵旁边为她打扇。
“娘子,您这几天寝食不安,可是心中怜悯京外的百姓困苦?”
子涵翻个身,将脸埋在枕头上,没有出声。
“唉,您是贵人,一直住在京城里,哪知道外边的艰难?这样的事情多着呢,你以后见的多了就不会这样难受了。”
她见子涵还是不说话,又接着说了下去。
“人分三六九等,您一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