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页)
举办了业务进修班,老教师一面给学员讲课,一面培训青年教师。这方面尤以高等数学教授会做得最好。
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中的“大哥大”,和高等物理同称“霸王课”,是学员们最为害怕的、花费精力最多的功课,数学教授会主任卢庆骏和副主任孙本旺两位教授自然也成为学员和助教们心目中敬畏有加的名师。
中国著名高校中的名师,一般都愿意给新生授课,以期引导刚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求学态度。卢庆骏在浙江大学任数学系主任时,跟他的老师苏步青一样,都教过一年级新生。1953年3月,卢庆骏到哈军工报到,一期学员进入正科之后,他主动要求讲授空军系的高等数学课。
在“起立”声中,上百名学员和坐在后面的助教们立正,向卢教授致注目礼,只见卢庆骏一身蓝色的中山装,表情从容平和,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听完值星班长的报告词,他瘦削的脸颊露出微笑,答道:“同志们请坐。”
学员们突然瞪大眼睛,他们发现卢教授是空着手进来的。瞬时间,一股无形的威望由教授拿着粉笔、面对黑板写字的背影中透过来,笼罩着肃穆的大教室。
卢庆骏在黑板左上角写出本课的题目,便开始讲课,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清晰明快,讲解定理层次分明,深入浅出。他一边讲;一边提纲挈领地写出重点和重要的公式,步步推导,层层演算,纹丝不乱。他的板书极好,笔迹苍劲,布局合理。
不知不觉之中他的课讲完了,当卢庆骏刚刚打住话尾,下课的号声响了。学员们如梦初醒,恋恋不舍地从神秘的数学王国中走出来,再看卢教授道骨仙风,步履轻捷地走出教室,脸上平静得像一潭秋水。
整整一堂课,卢教授除了使用两支白粉笔,竟没有动一下黑板擦子,黑板上没有一个废字,没有一道废题,抬眼望去,就像印刷好的教科书放大在黑板上。学员和助教们细心记下来的课堂笔记,就是一本完美的高等数学教科书大纲。
凡是听过卢庆骏讲课的人,都佩服他有一种吸引学生排除杂念的神奇力量。他没有一句话是可以省略的,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由浅至深的排难解惑,使学生的理解力达到最佳状态。他从不看手表,但他抑扬顿挫的侃侃而谈已经事先排好了时间。当他轻轻放下半截粉笔时,恰恰就是一堂课的结束,这就是名师的课。那时,哈军工的学员们还不了解卢庆骏的历史,早在194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副教授卢庆骏,就以博闻强记而誉满浙大。他可以不带讲稿,连上两堂不同的课,讲课时有条不紊,逻辑性和启发性都很强。浙大各系同龄讲师慕名前去听课,他仍两手空空,气定神闲,讲得有声有色,一时在全校传为佳话。
哈军工的老教师中有不少类似卢庆骏教授那样的名师,孙本旺、岳劼毅、罗时钧等都是空着手进教室的。他们凭自己多年积淀的博大才学走上三尺讲台,为学员和助教们树立了“做学问”的楷模。后来,这些名师带出来的弟子达到如此水平者,在哈军工和“军工六校”中不可计数。
高等数学教授会在1953 年秋开设甲、乙两个助教培训班。卢庆骏和孙本旺亲自编写讲义,分别为甲、乙两班全体在职助教讲授高等微积分、复变函数等课程。年轻助教中如戴遗山、汪浩、张金槐、吴洪鳌、李运樵、吴克裘、吴国平等均来自国内名校;是助教中的佼佼者;然而一见到卢庆骏、孙本旺两主任,方知学海无涯;天外有天。
为了让拔尖的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卢庆骏决定办讨论班,按苏联副博士的标准,引导他们攻读高层次的数学专著。他先让大家自学,认真阅读,独立钻研,然后一个月轮流作一次读书报告,在讨论班上当众报告论文。 卢庆骏对报告要求甚严,他边听边问,讲到定理,他叫你证明给他看;讲到基本概念,他叫你回答为什么。回答对了,就继续往下讲,回答错了,他轻声说:“不讲了,回去重新准备,下次再讲。”所以,青年教师们丝毫不敢懈怠。准备论文过程中遇到困难去请教卢先生时,他不立即回答,总是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他要求大家脚踏实地,追求真理,不存侥幸心理,不放过任何疑问,要有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他常对大家说:“假如你认为这个猜想正确,即使你已经99次证明都失败了,你还应该证明第100次。”
卢庆骏从不表扬人,只是指出缺点,不批评就等于表扬了。他希望青年人超过自己,青年教员有长处,他就老老实实地学习,不耻下问,不讲面子,不摆架子,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