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企业成功的多种因素与领导对企业的影响力综合起来考虑,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携手合作,共同对涉及到改变战略、领导方向和企业实力等重大问题出谋划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目的对于公司成功的重要性(4)
一路走来,我需要和各种不同的观点对峙,有来自我本身的质疑,也有他人提出的挑战,这些观点都让人难以看清楚企业目的的价值,其中一个错误观点就是盲目推崇“个性”,认为它是成功的基础。商业巨头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曾说:“在危急时刻,个性决定处理问题的风格。”可是,对于那些坚信仅依靠其个性便能化解危机的自负者们,只要危机中遇到的困难伤及他们的自尊,这种风格恐怕就会转变为惶恐和不知所措了。相比之下,了解企业目的的人,更愿意遵循古老的求学途径—失败了再来,再失败再来,直至最终成功。
我不得不一再与之较量的另一种观点是神奇式思考。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指望着某个强于他们的人物—类似于拥有神奇力量的家长—能现身危难之中,救他们于水火,这就造成了首席执行官被员工们当成摩西甚至上帝一样来崇拜的现象。他无所不知,能力超凡,只要他的领导不经历失败,员工们就会一直认为自己的领导无所不能。但是,一旦这位卓绝非凡的执行官遭遇失败,人们便认定是这个领导出了差错,甚至认为他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人们不明白的是,如果缺乏明确的目的,任何身处领导之位的人都会遭到失败。
我遇见此类缺乏目的的例子越多,就越发认识到,企业目的于人于我都有极高价值。当今世界我们也许并不知道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却需要从企业目的当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竞争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我们在为何而竞争?”这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们。如今,全球的企业领导者们对这个问题日益关注,一些领导者把探寻为何而竞争视为使命,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视“做正确的事”为第一要务。特别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与我所敬仰的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们的对话,从日报头版上有关重大问题的报道中—我能看出,当今企业的思维前沿已经由苦求“我们该怎样达到目的?”回归为“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和“为什么应该达到那样的目的?”
我又想起了修西得底斯,论述“人与计划”思想—即领导阶层与战略决策之间关系的第一人。他曾说,他的目的在于教导后人,他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史学之父”。没有哪个作家单单是为了后代而写作,修西得底斯的作品也是写给他同一时期的领导者们的。在他的作品中,他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目的在领导决策中的重要性。作品中论述的战略、发表的演说、率领的战役,都是他领导学研究的生动教程。
这一想法让我找到了落脚点:我要研究的是领导层的问题,不是历史中的政治领导层,而是从哲学的视角来研究我最为驾轻就熟的领域—商业领导层。在潘希亚公司工作时,我们帮助首席执行官们重新认识他们信奉的道德准则,并尽可能地将这些道德信条应用于他们的事业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执行官们找到了自身力量的源泉,而且,他们还找到了激励员工的办法,并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的奖励上面,即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包括财富,也包括对他人所作的贡献。这种成就是由于他们把远大的目的同自身内在的能量、创造力、才华和资源相结合的结果。
正如我所说,真实的故事比抽象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所以这一次回到图书馆,我开始阅读美国商业先驱们的故事—这些人懂得把握时机,利用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打造了成功的企业和创立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即使考虑到他们和我们之间的时代差别,但这些人也明显不是什么具备领袖魅力的超凡人物,换到今天,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但他们都是梦想家,这不仅仅体现在对事业的追求—因为他们都心怀目的。实际上,目的是将这些20世纪的伟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主线。
我相信这些关于目的的故事一定能激励现今和未来的企业领导者们。所以,我不局限于只讲述过去的成功事例,也将一些如今仍活跃于商界的领导者们的故事囊括进来—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英国石油公司(BP)的约翰·布朗(Lord John Browne)、苹果电脑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我把这些人包括进来的意图并不是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