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黄巾之乱到三国结束小说 > 第44章 先灭黄巾者为王

第44章 先灭黄巾者为王(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诸天穿越,从慕容复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公元一八四年,十二月末。

大汉内乱不休,黄巾日渐猖獗!

朝廷有感局势动荡,遂召长城沿线边军入关平叛。

同时昭告天下,灭黄巾有功者,封侯拜将,先破广宗,斩张角首级者为王。

诏令一出,四海为之沸腾,西凉董卓、长城赵评、乃至辽东的公孙度,几乎同时率军赶赴冀州,准备夺下破贼首功!

当天下之人为争王而动之时,北地夏军也动作频繁,首先就是军队的人事调动,河套各部兵团将领不变。

李信抽调定襄、晋阳、代郡、上谷、以及上党原地驻军,共五万多人,组建上党军团。

统帅由黄绍,暂时担任,至于原上谷守将,则由其副手何成接管。

同时李信又命令上党后方的太岳兵工厂,加班加点的铸造兵器甲胄,以供新建军团配备。

除了加快开采太行山所产铜铁之外,他又利用从司隶河套,搜刮所得钱财,组建商队。

从中原各州郡县,大肆购买金铁、粮食、草药、茶叶、等战略物资,囤于晋阳上党等府库,以作备用。

天下形势瞬息万变,李信仗着从各方掳掠的金山银山,和雄厚的财力优势,花钱如流水,丝毫不吝啬钱财。

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财力,转化为军事实力。

因为朝廷的一连串大动作,让本就警惕异常的李信嗅到了危机感,和山雨欲来的苗头。

并抓住一切机会,壮大变强,到时候不论是黄巾胜还是朝廷赢,第一个打击的目标肯定是夏军。

至于李信等人为何如此肯定,这里面除了双方各自所表现出的态度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叛徒与逆匪这两个词上面。

夏军是黄巾眼中的叛徒,也是朝廷目中之逆匪,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叛徒和逆匪,几乎是零容忍,不打他打谁。

这就是中原人的内外思想,如果李信不是出身黄巾,那么三张等人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恨他入骨。

同样,如果李信不是汉人,而是匈奴人,或者鲜卑人。

那么即使他占领了河套并州,朝廷可能也会像对待匈奴乌桓那样,行拉拢和亲之策,而不是所谓的出兵铲除。

就像当年的康麻子,可以容忍日本天皇,可允许南越王朝,却绝对不能允许,吴三桂等人汉人番王,和夷洲的郑氏政权存在。

鞑清的老妖婆,可以允许沙俄吞并边疆,可以允许倭寇吞并辽东夷洲,却不能允许当地汉人自主,其中道理是一样的。

中原正统,绝不会允许,周边存在汉人政权,哪怕是依托胡人疆域建立的政权,绝对不允许存活...

这就是中原思想,这就是王朝统治者的底线,这关乎着天朝的正统与神圣性,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并州上党,宽阔的府邸内,李信正聚精会神,听着黄绍汇报新军团的组建情况!

“主公,上党军团五万士兵,已经整训完毕!”

黄绍顿了顿,接着道:“其中骑兵三万,步卒两万,以及后勤辅兵人员十八万众!”

“骑兵铁镫,以及马刀以配,步卒枪矛皆备,只余弓弩后备不足...”

李信闻言不由皱眉:“吾不是令太岳兵工营,加班加点的赶制了吗?”

“怎么这点事情都办不好,马钧是干什么吃的!”

不怪李信有怒,冷兵器时代,弓弩几乎是战场上唯一的远程器械,也是士兵防守以及进攻不可或缺的武器。

弓弩作为战场五兵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弓震可以百步敌...

而这个时代军队的规制中,每一万人的部队中,至少有两千五百多名弓弩手,接近五分之一的比例...

由此可见,弓箭在冷兵器时代,所占比重。

更何况夏军的骑射战术,除了重骑之外,几乎每部骑兵,都要装备八成以上的强弓。

要不然根本发挥不出骑射的威力,李信向来重视军队建设,所以听此消息,自然不舒服。

贾诩适时上前,解释道:“主公,弓弩不似刀兵等物,有足够的金铁便可打造,但弓弩不行...”

“弓弩制作工序困难无比,往往需要提前三到五年储存所需材料,才能锻造出合格的良弓臂弩....”

夏军因为重视骑兵,重视骑射,是以对弓和箭的消耗极为严重...

从司州武库中,搜刮的良弓,在李信后续一轮轮扩军和大战中,急剧消耗...

目录
一人:开局飞雷神,妖孽小师叔网王之未来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