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巫马氏崛起于周代,起初其先祖因为治马有方,特此得巫马姓名,到了东汉时期,巫马逊得到了魏伯阳所写的炼丹奇书《参同契》因而获取了大量的炼药奇方,为皇室和大臣治愈了许多不治之症,巫马氏的地位也提高了许多。就这样,到了唐朝时期巫马氏家族任然肩负着治病救人的责任,在岳阳开了当时第一大医馆——仁心堂。掌管仁心堂的人便是巫马氏家族的巫马慕山,他与他的妻子徐凝丹一同救死扶伤,除了为皇族治病外也为普通百姓医病。在当地声誉满满,有诗歌为:
巫马千古扶死伤,药王转世将岳阳。
寻常百姓福绵延,救治皇族参天下。
仁心堂建在岳阳的一大繁华之地——隋唐大道上,这条熙熙攘攘的大道上有各种各样的店档,最之著名的便是那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此楼主楼高三层,高达十五米,中间以四根大楠木撑起,再以十二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三十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十二个飞檐,檐牙高啄,好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
而仁心堂与之齐名,它建造时间远早于岳阳楼,是当年巫马逊命人所建,目的是修养生息,治愈恶疾。此堂建造古朴,虽年岁久远,但宛如一新,和岳阳楼一样采用了楠木架构,但是却只有一层大院,大院里分三座小厅,堂中摆有先祖御赐的九龙圆寅鼎,此鼎耳高一米,其腹圆润,雕有九条龙,九龙神态各异,姿势各有不同,鼎足有三,雄浑刚劲,结实如象腿,成列于大堂中心,庄重典雅。堂门口挂有一列灯笼,灯笼亮起时如晴朗明星,灯笼的旁边有一副对联牌匾,上联曰:“仁心良术”,下联曰:“沥胆尚苍”,匾额曰:“仁心堂”三字,此三字也是先祖皇帝所书,并且有云:千世风云不得毁其名号。匾额下便是两扇屏风大门,屏风大门上雕刻有凤凰四只,左门与右门呈对称状,透过大门往里面看是一道雕花石屏,石为寿山石,其质净如玉,雕刻有仙鹤四只,牡丹花数朵。而那尊九龙圆寅鼎就在那石屏的后面,鼎周围有小道,小道旁便种有鲜菊数朵,其色一致,都为冰白。而堂内大厅正与鼎、门成一线,位于大鼎之后,大厅也有两扇屏风门,在正对门的中央悬挂着一副名画,其名曰《文苑图》,是韩潢所画,画中有四人,神态各异,目光所投不同,休闲雅致,仿若别有一番用意。在此画下方摆有一四角楠木方桌和古藤圆椅,质朴清新,这些是用来会见宾客,或者是等候诊断的,而真正医治病人的地方在那副画的左侧,在左侧有一两米多高的门,进去后是大厅的后厅室,里面有箱格数百,内置各种名贵药材,药材的品种也是琳琅满目,堪比皇宫中的御药房,整个屋子都飘满了药材的气味,味道甘美,闻之如入药,百病皆消。而处理这些药材的工具也是堪比精美,且看碾压药草的碾具,其半身是黄铜,手柄处镶有龙纹图案,虽经理数年,但却历久弥新。其地铺有碎粒理石,光泽如孩童肌肤,尤显清新。内还置看病诊治桌椅一副,寻常疑难,古今杂症皆医治于此。从大厅出来,左右处则为吃住之所,看去平凡,与大厅处宛如隔世,这便是整个仁心堂的大体布局了。
巫马慕山则是这仁心堂的主人,他习得各种炼丹奇术,并掌有祖上相传的炼丹宝书《参同契》,慕山为人忠厚,性格直爽,继承祖上的行医准则:
穷者不钱而治,富者丁药巨帛。
善者染疾追治,恶者治而入佛。
这套行医准则是一个叫巫马贤的人创设的,其意一目了然,贫穷的人不用付钱也要给他治疗,而有钱的人就算是一丁点的药材也要算他许多钱,善良的人就算没有来此处医治,也要去他那里为他医治,而作恶的人给他医治完,他必须去入佛门,以消除恶果。
慕山有个贤惠的妻子——徐凝丹,凝丹也出自医药世家,其家世代炼丹,其丹药之凝练,精髓之处是其丹药不仅仅用药材凝练,而且还参加了许多山果野味,使得药效持久并且宛如食果,消除了丹药的苦涩之气,并且凝丹与慕山也一样忠厚豪爽,他们的共同心愿是有一个孩子能继承他们所有的炼丹之术,而且为人宽厚,善良。天随人愿,凝丹已经有几个月的身孕了,应该过不久就要临盆。
和往常一样,慕山在接诊一名病者,其年岁尚轻,但面色如黄土,身体羸弱不堪,在诊脉后,慕山问道:“最近可有吃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