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页)
总监,筹备为维持新币金平价所需的金储备。”
宋骁飞道:“现在国库空虚,如何筹备为维持新币金平价所需的金储备?”
席家栋道:“只能向外国银行团筹借。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
宋骁飞听到这里,才明白盛宣怀为什么这么急切地让自己跟席氏家族联姻,除了席正甫自己是汇丰洋行的大买办,他的大儿子席家铭是美资旗昌洋行的大买办;他的二儿子席家辉是英资太古洋行的大买办,要想找外国借款,无法绕过席家。宋骁飞问席家栋,“到时候我们该如何偿还借款?”
席家栋道:“如果币制改革成功,全国的经济至少可以在一年内翻一番。另外,如果我当财政总长,我还想对盐政加以整顿,实行就场专卖法,全国统一,估计一年至少可以增加八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样一两年就可以偿还外债。另外,如果实在不行,就请求泰西各国同意中国提高进口协定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世界最低,仅为5%,而且还一律照银计征,可以考虑将关税提高到10%,这依然是世界最低关税。”
宋骁飞道:“盐政专卖倒是可行,提高关税可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贸然提高关税,洋人那边也不会同意。”
这一番考察,宋骁飞对席家栋的才学十分满意,于是决定才色双收。1895年7月,宋骁飞和席慕青在法租界洋泾浜圣若瑟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上海的名流纷纷到场。随后,宋骁飞任命席家栋为中国财政部副总长,辅助盛宣怀进行全国币制改革。
第十五章 建国大业(1)
ps:
求订阅支持正版
有了席氏家族的相助,加上宋骁飞的六万新军歼灭了日本两万陆军,这时一个稳定的中国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认为此时“中国非宋骁飞不可”,极力鼓吹宋骁飞是中国的“第一强人”,英国又是当时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盛宣怀和席家栋找泰西洋行筹借款很顺利。
当时,利息收入是洋行的主要收入,而国家借款是一块肥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的洋行都生怕分不到一杯羹,让自己国家的驻华公使出面,说服中国找他们贷款。席家栋趁机压低贷款的利率,谁给的贷款利率低就多贷,当时市场的借款利率一般是五厘,中国最后以三厘的利率从英国的汇丰银行贷款六千万两,三厘半的利率在美国旗昌洋行贷款四千万两,四厘的利率在法国和德国、俄国各贷款两千万两白银。
钱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有了银子,九万地方联军被中央政府和平收编,全部交由徐世昌带往关外练新军,驻防东北三省,宋骁飞任命徐世昌为总统特使和三省督抚,实际上徐世昌就成了当时报纸中说的“东北王”。
1895年8月,蒙古各盟、旗王公们给宋骁飞发来请愿书,宣布在李鸿章称帝期间宣布的自治是受俄国人的蛊惑,请求重回中国的怀抱,希望北京政府每年继续支付王公和喇叭们的年俸禄八十万银元。原来,蒙古王公发现自治后,随时都受到俄国吞并的危险。而且沙俄承诺的贷款,不只是分期的,而且还因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一年了还没拨款。宋骁飞立即指示盛宣怀马上给蒙古拨款。并指示伍廷芳拿着蒙古王公的请愿书找俄国驻华公使强硬交涉:“如果俄国人不退出蒙古,那中俄将面临战争!”
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26岁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继位,年轻而且缺乏经验,加上当时俄国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革命党纷纷起义反抗沙皇**,尼古拉二世1895年还没有加冕。白俄罗斯还在闹独立,而中**队在1879年左右的中俄战争、1883年的中法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战争都取得了最后胜利,所以尼古拉二世决定暂时和中国交好,中俄签订了条约,俄国承认中国对蒙古的主权。
因为在借款和四川铁路特权上得到好处,中国和英国也签订协议,英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董福祥和曹锟这时也攻克了青海和甘肃两省,全国形势大好,于是宋骁飞电报邀请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等督抚,还有中国当时主要的七个民主党派。九月十日进京共商建国大业。
就在宋骁飞忙于筹划建国大业时,朱象帝在日本青龙会的资助下,派了张光培、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薛荣、李怀莲、许同华、傅思训、黄永清、萧声等十名复民党员,以和日本人一起开的照相馆为掩护,组建暗杀团,每人携带毛瑟枪一支、炸弹一枚,进北京城暗杀宋骁飞,要“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
在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