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页)
犯罪,多是为了一个“利”字,穷根究底,就是因为没钱或者缺钱。
人人道德上谴责金钱,在行为上又不得不追求它,这是为什么呢?根源还在于我们的传统思维。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激烈冲突,主要表现在两者对“逐利”的态度不一样。
儒家强调金钱的罪恶。儒家很多时候不承认人的**的合理性。强调“诛心之论”。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个前提,那就是“正心”,所谓“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心正”,强调的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传统文化中,商人的逐利行为是受正统鄙视的。这也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在中国一直无法发展壮大的原因。到了共和国,也还有无知的人提出“节制资本”,限制私人资本,只愿发展“国家资本”。所以马。克。思说得好,理解东方社会的关键,在于清楚东方社会不存在私有制。在我看来,至少是不鼓励私有制。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其核心就是“价值规律”。金钱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尺度。商人如果靠诚实劳动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是无可非议的。在道德上,商人并不比子曾曰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的君子低一等。英国大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在经济上,每个人“逐利”对整个社会是有好处的。
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讲道德的。只是市场经济的道德,跟儒家尊崇的那种“内心”的道德不一样。市场经济是要靠契约精神,也就是诚信为基础的:诚信靠契约来保障,诚信有契约来保障。这是很多国人不清楚的地方,也是其优越性的地方。
说到底,金钱本质上只是一种货币,支付媒介。金钱是万恶之源,只不过是把人性恶的一面转移到金钱身上。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原罪”的概念,只好把“万恶”强加到金钱的身上。我们说的“物欲横流”,实际上是“人欲横流”。从这个意义上讲,金钱是个好东西,它“童叟无欺”,其背后蕴含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公正”,这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君子要高尚得多。
为金钱正名,实际上是替“资本家说话”,这在当时,不被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理解,到教育总长严复那里告状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要求教育部解除鲁迅的公职。严复的压力很大,只好去找宋骁飞。宋骁飞叫人把鲁迅也叫来,三人在会议室里长谈。
严复跟宋骁飞汇报了鲁迅的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大家对鲁迅这个人的看法:“这个人刻薄寡恩,崇洋媚外,年轻气盛,自负狂傲”。
宋骁飞对严复说:“鲁迅的三篇文章,我都看过了,都不错,他的骨头还是挺硬的。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呀?”
严复说:“我个人倒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底下的人对他意见很大。”
宋骁飞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风气不好。我看鲁迅不但不应该去职,还应该升官。比如 第 207 章 ,讲的就很好,批评你们教育部编纂的历史教科书,我觉得说的还不够。我也看了你们组织专家编撰的历史教科书,我一般都是不干涉你们的工作,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真是死抱着传统的臭裹脚布,又臭又长。除了一些年月日,枯燥的数字和事件,很多历史指导思想都是有问题。”
严复听到宋骁飞的批评,额头直冒冷汗,小声问道:“大总统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我们好改正。”
宋骁飞说:“比如太平天国这一段历史。我们后人该如何看?不能出于民族革命的政治需要;,就加以美化吹嘘。要向鲁迅说的那样,以人性为尺度,去客观评判这段历史。不仅洪秀全本人荒淫无耻,残暴愚民,后宫佳丽几千人,以他为首的太平军造反,造成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死亡就多达四五千万。中国当时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经济受到极惨重的打击。沙皇俄国还趁清朝政府与太平军作你死我活的搏斗,东北与华北兵力空虚,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实认识洪秀全及太平军,我个人认为,必须尊重事实,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福祉、社会文明进步为准则。”
严复说:“大总统说得对。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说太平天国曾经举起过‘官兵平等、男女平等’之类的旗号,定都天京之后,还颁布过《资政新篇》,这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宋骁飞哈哈大笑:“那些个砖家,只会在历史资料里研究学问,应该关到牛棚里去!评价一个人,重要的不是他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