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十分省心。当没有时间在商场里逛来逛去、寻找合适货品的时候,如果心里有数,知道去哪里就会有什么东西,那就轻松多了。夫妇都上班、时间紧张的人,如果有家熟悉的超市,就可以节约时间。有的店可以为主顾送货上门,也很方便。
不用说,看牙病或其他病症时,有家熟悉的医院也是必要的。医生了解自己的治疗经历、以往的病症和体质,那是再好没有的了。
美发店也是一样,有一家关系老店的话,对方熟知自己的发质和喜好,就可以放心地托付给他们。比起拥有二三十名美发师的大店来,我喜欢只有几个人的、店主照看得过来的齐整小店。如果和店主投机,就可以过得愉快。不过,如果觉得自己偏爱的店水准在渐渐地降低,或者不重视自己的话,可以三回中去一回、或两回中去一回别的店,重新寻找中意的店。
洋服店等地方,也可以找一家拥有很多适合自己体型和喜好的货品的店。即使不能像一掷千金的名人那样有专门的设计师或私人形象顾问,如果有一家常去的关系店,熟识的店主和店员了解自己的喜好,据此提出建议,那么也能够选择有品格的衣装、进行有品格的购物。即便自己并不会买多贵的货品,在熟悉的关系老店中,也一定会受到重视。说起来,就是拥有了可以享受“名流待遇”的店。
和式点心铺、西饼房、鱼店、蔬菜店等店铺渐渐地从附近消失了踪影。也许这些店铺比超市或平价店要稍贵一点,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支持这些努力经营的个人商店。馈赠时不买那些全国大品牌、大量生产出的点心,而选用附近点心铺的。不仅仅去买切好包装起来的食品,而是在鱼店、蔬菜店里一边学习菜肴的做法,一边体会着季节感,这样心灵也会丰富起来。
有人认为匿名购物比较轻松,但那样容易不顾礼貌。在人家认识自己的地方购物,会愿意成为好顾客。在好的店铺中做好顾客,这样行动的时候,便会表现出身为顾客的品格来。
不看价购物
要想在爱惜物品的前提下过简洁的生活,就要减少购买量。
“品质这么好,很合算的哦”——像这样,在季末大减价中,不少货品的售价连季初定价的一半还不到。比原价大幅打折的情况下,会让人觉得很合算,即便货品有些不太满意的地方,也容易不加计较地买下。这种因为“哇,好便宜”而买下的东西,如果真的很喜欢很称心,当然非常合算。但即便售价相对于衣物品质来说很便宜,如果不太中意,也很容易不穿。本想聪明地购物,结果反而浪费了。可以依据价格来买的,只有优质的消耗品。其他物品就要严格控制,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或者需要,然后再买。
那么,价格高的就都是好货品吗?前面也说过,流行品即便很贵,也不见得品质有多么好。日本女性是LV等昂贵名品的大主顾,这一点很是出名,但一来用的人太多了,再者这让人感觉似乎是对自己的品味没有自信,才寄希望于名牌,所以真正时尚的人、有品格的人并不用这些。与自己的生活不合适、不符合需要的东西,无论品质多好、多么有价值,也派不上用场。十余年前我去西安旅行的时候,被劝说“现在会做这东西的人越来越少,十分珍贵,连天皇和皇后两位陛下都买过”,于是买了架涂漆宝石屏风。的确,直到现在这屏风仍然非常美丽,但放在我的“豪宅”中实在太大、太壮观,真是无用武之地。不管是多好的东西,也没有必要当场拍板买下。如果考虑的过程中丧失了购买的时机,就权当那东西和自己没缘分吧。
危险的是旅行途中的购物。人们很容易想,好不容易来一趟,买点什么作纪念吧。于是就买了不必要的、日常用不着的东西。而且,如果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日元的强大和汇率的原因,买什么都似乎很便宜,很容易不知不觉地买了下来。此种情况下,我们只享受购买过程本身就好了,那些物品就作为礼物送给喜欢它们的人吧。另外,购物的时候并不是便宜就好,购买被称为“公平交易”等帮助当地人自立的团体的产品,有意义地来使用金钱,也是很快乐的事。
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如此,对本国制造的产品,也要购买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企业的产品,或者选择为女性雇用和下一代教育而努力的企业的服务,通过购物来表现自己的意志。即便价格稍贵一些,也要支持企业的这种态度,这样的消费者多起来之后,企业也会发生变化。反之,通过不购买做坏事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使那种企业退出市场。购物被称为消费者的投票行为,不仅要有偏爱的店铺,也可以选出偏爱的企业。“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