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庆的宴会,最好向旁边的人自我介绍一下,聊一点没有妨碍的话题。谈谈天气也好,交通也罢,并不需要特意找新奇的话来说。没有必要端着架子,非得有人介绍才肯说话,或对方不说自己就不主动开口。注意不要让自己成为“添麻烦的人”。
当有人邀请自己发言或致辞的时候,要爽快地接受。太过“淑女”、过分谦逊的话,则会破坏气氛。政治家等惯于致辞的人,会说得非常精彩,但那只是少数。如果想着自己的发言一定要出类拔萃,那会成为负担。只要能端庄大方地说出通常的祝词和挽词,就足够了。
说常规的祝词时,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向主人表示祝贺、对庆祝会的宗旨表示赞成。也可以事先询问主人,看主人希望自己说什么内容。根据自己是朋友代表、同事代表、年轻后辈代表等不同情形,如果能够讲一件得体的逸闻趣事,那就最好不过了。最后,再一次向主人表示祝贺,就可以结束了。如果没有自信,把致辞写在纸上读出来也可以——当然,最好还是自己来说。
如果能说出新鲜别致、增添自己魅力的精彩发言,当然非常棒,但那并不容易。首要的是能进行常规致辞,这是成为有品格女性的必要条件。先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然后再锦上添花地展现个性吧。
赠送令人愉快的礼物
送礼物是件很难的事,如果对方真正喜欢当然好,但实际上有时礼物反而会给人添麻烦。礼物太过昂贵,也会让人为难。如果收了礼物就完事大吉,未免有些失礼,所以得进行相应的回礼,想到这一点,有人也会觉得头疼。
的确,比起欧美来,日本在交际中送礼的场合很多,而且有赠送昂贵物品的倾向。赠送中元节礼和岁暮年礼,是日本特有的风俗习惯。在我的故乡富山县,每到年底,媳妇的娘家有向婆家赠送鰤鱼和新卷鲑的风俗。这种风俗现在渐渐废止了。以前在很多机构中,部下会送给上司岁暮年礼和中元节礼,最近这种情况也减少了。
有的人平日里受到别人的照顾,苦于无法表示感谢,于是将赠送中元节礼和岁暮年礼作为一年两度的表达谢意的好机会。我的看法是,在中元节和年底送礼给上司、合作伙伴、朋友、熟人的做法,原则上还是免了为好——当然,这也要看周围的习惯。相比之下,如果错开时间,馈赠一些时鲜的特产,也许对方会很感谢吧。
对结婚贺礼、生子贺礼、奠仪等进行还礼的情形也很普遍。一般来说,这种场合最好避免送非消耗品、好恶差异明显的物品、需要鉴赏力的物品。人们很容易觉得海苔、茶叶等常用物品比较合适。的确,品质优良的海苔、茶叶等日常必需品和消耗品很受欢迎。以此类推,毛巾、床单等也经常被作为礼品。但正因如此,这类礼物往往会被重复赠送,一旦陈旧了,价值就会降低,这一点需要注意。最近,从购物册上选择物品作为回礼的情形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甚至还有将商品券当作回礼的。这也许是物品太过丰富的缘故吧,但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无趣。
我喜欢的礼物,是每年从农家送来的蔬菜、水果,或者从自己偏爱的关系老店里送来的、附有店家推荐“一定要尝尝”的上等梅干、大酱、酱油、腌菜等。这样的礼物能让人感受到赠送者那细致周到的心意。
还有人会赠送地方的名产大米,大米也是日常必需的消耗品,是令人愉快的礼物。
此外,我觉得送鲜花也不错。玫瑰花很快就会枯萎,但冬天的水仙花却能开放很久。收到仙客来等小盆栽也令人高兴。不妨送人一些自己平日虽然不买但很喜爱的东西,或者虽然派不上用场但令人愉悦的东西。不是当作例行公事来送礼,而是揣摩着对方的心思进行挑选,才能传达出自己的心意。
人际交往中,爱和感谢是不可欠缺的根本。我们应当用各种方式来表达爱与感谢的心情,要知道,礼物就是为此而产生的手段和表达方法。
随手带点小礼物
当获邀去参加家庭派对或晚宴时,美国人或澳洲人通常会带上点小礼物:葡萄酒、鲜花,有时是亲手做的小甜饼。一般都不是很贵的东西,而且当场就能用得上。日本人以前曾有过带去昂贵礼物让对方很为难的情形,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拜访时不再这么大张旗鼓。相反,年轻人中,什么礼物也不带就去拜访的人也多起来了。
我觉得上门拜访时,固然不需要带夸张的礼物,但两手空空却也未免失礼。主人要做相应的接待准备,要花费时间,对此表示感谢是应有的礼貌。这种情况下,与前面说的选择礼物时一样,赠送少量质优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