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默默地祈祷和祝福。浴佛时,家家都把自家供奉的佛像请出来,送到仪式场地去“浴佛”。在“浴佛”过程中,信徒们都要守候在这里,一直到仪式结束。
在村寨平地上,年轻人敲着象脚鼓、铓锣,围成一个大圆圈,伴随着鼓点的节奏跳起“嘎光”舞。整个舞队秩序井然,舞蹈中女人和男人神情庄重,舞蹈的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所有人都很专注,因为他们是在舞蹈中追忆先祖的迁徙路线。
节日这天的晚餐很丰盛,大家都要吃团结饭。届时,全寨的人聚在一起,客人也被邀同座。几个人围成一桌,每桌都是平等的几碗几碟菜,菜都是当地特产的腊肉、野芫荽、野薄荷、野芹菜、野山椒等,喝的是德昂族自家酿造的酒。在宴席上,大家相互敬酒,但都依自己的酒量饮用。德昂族人从不酗酒,如果谁在酒席喝醉,大家就会取笑他,而且会在他清醒后罚他为全寨人扫街道。晚上吃完饭后,年轻人继续跳“嘎光”,这时的舞蹈已经和白天的庄重气氛有所不同,娱乐的成分更多了。大家围着彻夜不熄的篝火,民歌手开始亮起嗓子唱世代流传的老歌,其他人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
浴佛节这天,德昂族还有一个固定的仪式: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这一天,晚辈要把温水端到长辈面前,向长辈合掌叩头,陈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对长辈不尊敬的地方,或者一些没想周到的地方,然后恳请老人原谅自己。同时,长辈也要反省自己在一年中的过错和不足之处,希望晚辈谅解自己。然后,晚辈就为长辈洗手、洗脚,并给他们献上泼水粑粑和茶叶,祝福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章 摩梭人文化(1)
摩梭人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地,至今仍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摩梭人习惯依山傍水而居,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摩梭人的原始宗教为“达巴教”。摩梭人能歌善舞,舞蹈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是跳舞的意思,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摩梭人的乐器有笛子、葫芦笙、锁呐、鼓、钹、拨郎鼓、手摇铜铃、口弦等。
一、女儿国消失之谜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所写的女儿国并不是完全虚构的,我国历史上确实存在女儿国。据史书记载:在现在的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有一个东女国,其最大特点是重女轻男,国王和官吏都由女人担任,男人不能做官,只能做保卫工作。女王的旨意由女官传达给国民。当时的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她们都是族群里推出的有才能的女人。倘若女王去世,则由副女王继位管理国家。在一般家庭里,也是以女性为一家之主,掌管家中一切事务和财产分配。
在《旧唐书》中,有关东女国的文字记载十分详细。唐代以后史书中,已无有关东女国的任何记载,东女国就这样神奇地消失了。据一些学者和专家研究:唐玄宗时期,唐王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到了唐中期,双方的关系却十分紧张,并进行了长期战争。后来,唐朝招降一部分土藩人,并让东女国的女王管辖他们。当时唐王朝还册封东女国女王为“银青光禄大夫”,品级很高。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开始强大,多次入侵唐朝,双方又展开了战争。这时东女国因受战火影响开始衰败,只遗留下一些部落。后来,唐朝渐渐灭亡,土藩政权也崩溃了。东女国的遗留部落由于靠近交通要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习俗逐渐消逝。还有一些部落逃亡到偏远的地方生活,虽然还保留了以前的习俗,但是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过民俗学家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察,目前基本已经确定,历史上的东女国处在今天云南、四川、西藏交汇处,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他们还惊奇地发现:在这一带,至今仍保留着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比如:在摩梭人居住的地方,女性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她们掌管家庭财产和其他家庭事务,并分配家庭成员的劳动。她们的地位和东女国的女王相似。在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地位最高的老母亲则是一家之主。在婚姻生活中,如果女方生了小孩,男的一般不用养活孩子,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女方独自将这个小孩抚养成人。因此,我们可以说真正的女儿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