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1/4 页)
当居民知道之后,恐慌在太空城的每一个角落弥漫,不过,这种恐慌很快转化成为了一种强大动力,太空城掀起了制造狂潮,几乎是每一个劳动力都投入了工作之中。
柯多太空城打出了一组感动人心的字幕:不留下一个!
太空城开动了所有的机械流水线和组装车间,出动了所有了工人,三班轮流工作,太空城的居民从来没有如此团结过,“不留下一个”成了每个人工作的原动力。
通过人口普查,太空城的人口为五十三万多人,而太空城目前出动所有具有宇宙航行能力的机械,包括机甲和接驳船,运载能力不到十万人,也就是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面,要制造出运载四十多万人的航空工具,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哪怕是一个国家,要想十五天的时间解决如此庞大的运输能力也是一个挑战,何况,还有数量庞大的食物、药品、机械等等。
不过,值得庆祝的是,因为柯多太空城本身就在太空之中,不用考虑星球引力和能量的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宇航服,也可以作为迁徙工具,一些大型的接驳船可以腾出来运输食物等等。
拥有数百年积累的太空城本身具备制造大型宇宙飞船的能力,但是因为时间太短,除了技术含量低的小型接驳船和悬浮车成了首选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机甲和宇航服,而这其中,对于宇航服的数量要求最多,乔伊城主下了死命令,每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件宇航服!
宇航服并不担心,因为太空城屡次扩建,宇航服的库存数量很大,不过,机甲的数量就非常有限,整个太空城,所拥有的机甲不到二万架,实际上,二万机甲其实已经算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但是,对于现在的太空城来说却是杯水车薪。
对机甲的数量,乔伊城主要求,必须达到五万架以上!
当乔伊城主的命令下达之后,无论是工程师还是一些工人,都只能苦笑,因为太空城的生产线主要是扩建太空城,其次是制造毒蜂战舰和接驳船之类的工程机械,对机甲的生产能力非常有限。
以现在太空城制造能力,加上开通一些古老的生产线,也只能达到每两分钟生产一架机甲的速度,哪怕只是制造一些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低级机甲,最快的速度也只能达到每分钟一架,按照这种速度,十天也只能生产一万多架机甲,远远达不到乔伊城主的数量要求。
没有怨言,也没有人抗议,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人们都知道,任何怨言和抗议都只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制造几架机甲。
在这种焦虑、狂热的复杂情绪之中,刘飞跟随鲍威尔进入了科研小组。
现在,科研小组的任务就是寻找出最快的制造速度,只要是能够载人的运输工具,都是他们的研究课题,而且,还要拿出可行的研究成果!
强大的压力之下,科研小组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一个一个复杂的项目被优化,一个个程序被简化,车间的生产线几乎是每隔几个小时就会调整一次,机械的潜力和效率不断的被挖掘出来。
刘飞非常享受这种心无旁骛的科研气氛,他就像一个趴在蚂蚁窝前的孩子,兴致勃勃而专注沉迷其中,这个时候,刘飞表现出了其与众不同之处,当其他科学家因为压力而焦虑的时候,他却忘记了时间和危险,他绝不会因为时间紧迫而寻找捷径,他那严谨执着的工作态度让其他科学家深为敬佩,哪怕是鲍威尔也自叹不如。
刘飞依然是研究他感兴趣的能量装甲,因为有鲍威尔这个光电高手在旁边指导,他对能量装甲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以前,刘飞更注重研究装甲对物理的抗打击能力,而现在,看到过毒蜂战舰与海盗船对射之后的刘飞开始关注装甲对能量的抗御能力。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异常复杂的研究课题,因为,这不光是牵涉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研究,还要牵涉到光电和能源瞬间激发等等,像这种技术公关,一般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合作才能会深入的研究,而刘飞则是无知者无畏,居然独自研究本应该是千百人合作的科研项目,当然,刘飞并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背后,除了鲍威尔之外,还有一个号称“无所不能”的智能光脑。
每当有人看到刘飞心无旁骛独自一人做着一些材料测试和光电实验的时候,人们敬佩之余,脸上都会露出一丝苦笑,在这生死一线的时候居然还如沉迷的研究,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决心和毅力啊!
实际上,除了刘飞是在真正的搞科研,其他的科学家更多的是利用光脑结合自己的经验优化出最快的捷径,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