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页)
。
元鼎初年,对匈奴的征伐因为马匹不足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猝死而没有再提上议事日程。皇帝刘彻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他的内政上。
实行告缗;
禁止民间私铸铜钱;
改革了原来的五铢钱(原来通行的“半两”和“三铢”在元狩年间被收拢销毁,推行了五铢钱)为“三官钱”。自此,五铢钱作为中原流通的主要货币流通了几百年。
……
在经济上,他是这样做的。
平心而论,皇帝刘彻在这个时代的决策,虽然没有他在秉政初期的那许多动作那样震撼人心,那样影响深远。但是他的许多做法仍然不失清明。比昏聩的晚年强多了。
在政治上,他致力于削弱诸侯的权力,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制。
这个生长在承平时代,却意外地有着开拓之君才有的旺盛激|情的皇帝,在这个不对外征伐的时候,就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帝国内部……
这时历经父辈的“七国之乱”,又经过他大力推行“推恩令”,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在他在位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如果郡国国君有罪,朝廷一个命令就可以赐国君自尽。
这时候所有的刘氏封国已经没有一个具有和中央朝廷抗衡的实力了。
但是,刘彻仍然不满足。因为,虽然郡国弱了,但并没有减少。从汉高祖立国开始,历经文帝景帝,多年来分封了很多诸侯。到了他的王朝,也因为各种的文治武功,一封再封。现在,帝国内部大小诸侯林立,数不胜数。
这些诸侯的侯国,虽然在实力上对朝廷不构成威胁,但是在政治上,它们的存在对中央政府而言,仍然是一种潜在的隐患。
于是,“削侯”是皇帝刘彻一直酝酿的事。
如今,对外无大事,那么,对内,该动一动了。
宣室殿里,续任的丞相赵周和几位重臣宰辅眼巴巴地看着刘彻,等着他的示下。皇帝刘彻的手边,那个打开的卷轴中,是第一批要被“削侯”的名单。
“不,不行!”深深吸了一口气,皇帝刘彻断然说。
“陛下!?”
所有在殿内的人都急了,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反复斟酌出来,最适合的一份了。没有文治,没有武功,大多数平平常常靠着祖辈的荫蔽过日子的人。这些人第一批被“削”,既可以取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又不至于在朝堂方方面面引起过大的震动。
可是,为什么一向倡导此事,又十分坚决的皇帝这时候忽然变卦了呢?
赵周急切地开口:“陛下,此时好不容易有了个开头,如现在停下,可就功亏一篑了。”
刘彻的手指不安地敲击着面前的御案,脸上却十分肯定:“不,这样不行!”
“陛下!……”
“不用再说了,朕意已决。这事,还要好好斟酌斟酌。”皇帝坚决地说。“你们退下吧!朕要好好想想。”
所有的人都面露失望和不解,又不敢再说,疑惑迷惘中不甘地去了。这里刘彻自他们走后一言不发,定定的坐着。
也不怪这些谋臣们疑惑,这本来是他定下的方针政策,对于刘氏江山的稳定和长久,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可是,也不能怪他忽然间几乎要完全推翻自己的决定。因为,那名册的第一个,就是卫伉!
那是他的孩子!
……
阳光好温暖啊!
卫青眯着眼,看看温暖地从碧绿的树枝间洒下来的点点金色的阳光,觉得精神一振。
“侯爷,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很舒服?”为他整理一下背后靠着的引枕,隐姬微笑着说。卫青穿着白色的深衣,披散的头发被精心梳理过,根根分明。
隐姬微笑着看着这个她守护的男人。
是的,她守护着他,没有要求,没有奢望。忠心耿耿地十多年了。她的青春,在这几乎不被注意的守护中渐渐地消磨殆尽了。
如今她已经三十多岁了,对于这个时代的女人来说,她已经老了。
她看看卫青,卫青比她年长很多,但是,比起男人,女人的青春那么短暂那么可怜。
和比她年长的卫青比起来,她要苍老了多了。尽管她每天都认真仔细地修饰,但是,那青丝中已经有了一点点银色,那粉光脂腻的脸上隐隐有了鱼尾的纹路。
“是啊,确实很舒服!”卫青看看四周。没有人,院子里静悄悄地,只有葱茏的花木,摇曳着清新的微风。卫青惬意地吸了一口气满意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