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每到应试的时候,总有些自诩风流才子的读书人,流连于青楼楚馆之中,其中许多还是些寒门子弟。
顾云浩心里对此种人更是嫌恶非常。
在这个时代,读书本来就是件奢侈的事情。
对于寒门之家来说,都是要全家人省吃俭用方才能供养得起一个人读书,更别说科考所费的银两了。
现在院试临近,不说好生温书备考,以待高中回报父母亲族,却是拿着家里人的血汗钱到那种腌臜的地方鬼混……
“可恶可憎。”
顾云浩忍不住挤出了这几个字。
“罢了,那是人家的事,跟咱们无关,我们还是好生准备吧,我想着今明两天,抓紧把前两年越省院试的程墨读一遍。”
见那人上了楼,李文旭便拉着几人一面上楼,一面说道。
“看程墨有用么?难道还能考题重复?”胡宇凡接着道。
“我觉得应该有效果,你看啊……”
……
时间一点点流逝,院试的日子越来越近。
顾云浩几人除了吃饭的时候见面说上几句话,平时都在自己房间里埋首苦读。
在紧张的备考之中,八月初六到了……
第44章 第44章:院试
本朝院试; 只考两场,第一场称正场; 第二场称覆试。
跟府试有些差别的是; 院试并非是全部考生都连考两场; 而是第一场考完之后,便会开始糊名阅卷; 两日之后放出草案,公布正场的成绩。
因院试需要糊名; 故而首场发案之时,并不会公布考生姓名,只是写相应的座号。
只有首场取中的考生,方才有资格参与第二场的考试,待两场考完之后,才发布最后的名次。
一般而言,首场录取人数,大多都是比当取秀才名额会多出一倍。
按照他们越省往年的规矩; 每州每府院试录取的名额是一样的; 都只有五十人。
以如此算来,基本上首场考完; 参加覆试的就只剩下一百名童生了。
他们淮安府士子众多; 院试的参考人数虽然不能与府试、县试相比,此次也有一千一百多名童生参试。
也就是意味着; 首场考试的竞争是最大的; 会直接有一千余名考生无缘参加覆试。
这样的录取比例; 简直堪比前世的公务员考试了。
八月初六这天,恰好乃是立秋。
顾云浩仍是早早的就起了床,换了好衣裳,先是洗了一把冷水脸,瞬间觉得整个人清醒了不少。
“小浩,喏,开水灌好了。”
顾长光此时也推门而入,拿着一个装了水的竹筒递过来。
其实从昨晚开始,他就没睡着,但为了不打扰儿子休息,硬是在竹榻上挨到三更天,才悄悄地起床去外面洗脸、灌开水。
顾云浩接过竹筒,又再检查了一下考牌和笔墨砚台等物,确定没有遗漏之后,才提上考篮,跟顾长光父子两人一起下楼。
众人人一起吃过了早饭,便出了客栈,往考棚方向而去。
一路上车马往来,骡铃之声不断。
到了考棚,就见龙门之前立着五个高高的火把,把整个考场照的夜如白昼。
待到入口处,顾长光诸人自然又被拦了下来。
“文旭,好好考啊,族里都盼着你今次高中呢。”
“知道了,爹。”
听到李文旭父子的对话,顾长光便担心儿子压力过大,忙把顾云浩拉到一旁,低声嘱咐道:“小浩,你只放心考就是,其余不用多想。”
知道他爹的心意,顾云浩不由心里一暖,道:“爹,别担心,我没事。”
因是八月间,寅时一过,天就慢慢亮了起来,考生也开始入场。
参加院试的考生虽然不及府试、县试人数多,但明显看起来都要老成一些。
顾云浩甚至还看到了几个白发童生。
科考一途确实是不好走,有人甚至穷其一生,都难以取得一个功名。
他虽然有些天赋,但也并不觉得自己就比旁人有多大的优势。
还是得要谨记“勤学”二字,不断努力才行。。。
“顾兄?”
随着一个声音想起,顾云浩回了回神。
循声看去,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位衣着素雅的如玉少年。
这人一脸温和,嘴角带笑,正是前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