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心的不屑一顾。然而现在却变成了横亘在公主心中最大的困惑——如果说大臣们是呱的话,那么她以人君气概坦然接纳便是。可是如果大臣们是被世人打成呱的智者的话,她闰鸢公主,又该如何面对?
心事重重的公主漫游到了田间,这一晚的月色同样敞亮,田野里有不少精壮的汉子在插猹。在远一点的田埂上,穿画布衣服的姑娘们围在一起,唱着瓜国古老相传,祈求丰收的歌谣。这样温馨而悠扬的田间画卷,竟然也能引起公主新一轮的繁乱。
我们插猹是天经地义,然而如果猹真的有朝一日消失不见了,我们又是否开心呢?如果不开心,那么猹对我们便是有特别的意义,既如此,我们又为什么要插猹呢。或许我们根本不需要插猹,只是为了插一些什么才插了猹,那么必须要插一下什么的我们,不就也变成了猹吗?若是我们和猹没有什么不同,那究竟是我们插猹,还是猹插我们呢?
闰鸢公主只觉得心神仿佛不在肯安居于躯壳之内,一团似有实无的雾气百般变化,遇水为鲲,会风成鹏,即将要飘飘然仙游远去,未知其止。闰鸢公主也明白,这样的思考将永无止境。然而像周氏一样放弃思考就正确了,如果那样我们和猹又有什么区别呢?不,在尚且不能确信孰为猹,孰为我的前提下,提及人与猹的区别本身就是非常愚蠢的事。那么也就是说,连要不要思考都成了不能确信的玄端?
闰鸢公主突然觉得自己病的不轻,并且想去太医院找点要吃。
这样的疾病的确存在,平原君家的三千金曾经告诉过闰鸢公主,说有一种虫能从耳窍钻入闹钟,专以人脑髓为食。曾经有杞人身种此虫,整日端居无事,只想着若是天塌下来该如何是好。为此,她甚至专门在家挖了一大洞,深数十米,内里囤积了数千斤粮食。并且还把他属意的情郎强撸出来,锁在大洞之内,称:“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了。”她那情郎也是情深意重,跪在洞口大呼:“天邪、天邪,我愿与卿绝。”结果不日之后地大震,一城之人被土石所埋,唯有这两人躲在洞中安然无恙,七日之后乃出。出时,杞人身体抽搐不止,耳窍中爬出三尺长虫,长虫在落地后反复扭折,曝日光而死,死时,状如字,曰:
“天有成人之美。”
“如果真的是患了这种奇症,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将死之时,有会有谁为我痛声疾呼,祈求天福呢?”闰鸢公主颇为惆怅的一叹,但也总算是从呱之辩中摆脱了出来。她大概是有一些明白了,无论如何,这两位国朝老臣还能真心的拥戴她这为十四岁就离开的公主。这样的事,放眼天下又能有几例呢?纵然贤君如齐桓晋文者,哪一个回国时没有一番腥风血雨?此等纯良忠义之臣,又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确实是天下却无仅有的蠢呱,而与此同时,天下也就是由这样的蠢呱支持起来的。就是因为有无数这样愚蠢而善良的人,这天下才能容得下贤君能臣们智计百出,各展权谋啊。
十五 最好的大臣(一)
这样的一种解释,似乎可以消逝掉闰鸢公主心中的疑惑。然而,这究竟是自欺欺人的蒙蔽,还是真正的洞察到真理然后豁然开朗。纵使聪慧如闰鸢,也不能在一时间做出论断。现在安静了下来,闰鸢公主觉的她需要好好想想。
闰鸢公主也知道,实际上这几天的乱局,就她不假思索,盲目行动的结果。从一开始她就急匆匆的寻求所谓的“治国之要”,之后又武断的把两位重要的大臣打上了“呱”的标签。闰鸢公主可以说,这是人在遭到巨大冲击时本能的表现,是没有办法的事。这种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唯有用在人君身上不可。所以,当这一次闰鸢公主再度动摇的时候,她选择了思考。这一夜月光朗照,夜风微凉而不渗人,可以说正适合思考。
在万物存在之先,大道已然存在。它至大至小,无始无终,周而复始,始而复周,是至高而永恒的存在。大道之中溢出元气,元气又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上浮下沉,彼此交织,最终产生了天、地、人的分野,进而诞生出世间的万事万物。这便是老子《道德经》中所描绘的世界。按照这种观点,大道是世间的至理,并且蕴含在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想要求得真知,只需要细致的体察万事万物,从中逆向推演出大道受应的过程即可。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但是又并不脱离实际,甚至可以说切实的蕴含在生活之中。瓜国开国之君狩猹公闰土在做司瓜郎的时候,就善于留心生活,从不经意的点滴中发现美的踪影。并且能以极为宽宏的心胸对待万事万物,肯定它们的价值,承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