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一副钻石耳环和一只钻戒做做样子。”
周夫人当然知道这是公开的勒索。也只能忍痛割爱,把一副白金镶钻石
耳环和一只三克拉重的钻戒,一起装在一只精致的皮盒里,由朋友再托人送
到余爱珍那里。这样事情才算了结。
党的声音
孤岛期间的周信芳,能旗帜鲜明地坚持斗争,这是因为有一股精神力量
在支撑着他。
当时,上海党组织派文委领导成员之一姜椿芳同志与周信芳联系。姜的
公开身分是苏(联)商在沪主办的时代出版社的负责人。一九四一年的一天,
姜椿芳在尤金圭先生的陪同下来访周信芳。
姜对周信芳说:“我看到卡尔登戏院舞台两旁挂着文天祥、史可法的新
戏预告,可是久久没有上演,现在我写了一个《史可法》的分场提纲,请您
指正!”
周信芳接过提纲,非常高兴地说:“姜先生,十分感谢您!”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以后,姜椿芳又送给他《荆轲刺秦王》等戏的提
纲。他们一起商量剧本,谈论时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戏没有能编写
出来上演,但通过交谈,两人之间日益了解,友谊渐深。
针对当时上海的情况和全国抗战的形势,按照党的指示,姜椿芳对周信
芳说:“即使不能演出比较直接反映抗日的戏,也要在戏里宣传重气节、反
屈辱的思想,以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种种表现和沦陷区敌伪势力的嚣
张。。”
周信芳听着听着,眼睛里闪出了光亮。
姜椿芳虽然没有暴露身分,但是周信芳从他的举止、谈吐中,已经猜出
了几分。他从老姜那里,感受到党对他的重视和关心。他听老姜的谈话,既
是在听好朋友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倾听党的意见。
后来,周信芳在编写《文素臣》时,就着重表现了重气节、反屈辱的精
神。
党的思想、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这都给周信芳
提供了斗争的原动力,以至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长达四年多的时间
里,在上海京剧史上创造了一个演员长期独撑局面的奇迹。
关心战友
周信芳不仅自己坚持编演爱国戏,在舞台上宣传抗日救国,还热情地支
持同行和战友们的救亡活动。
一九四○年春,阿英、周贻白、于素莲、李文浚、李文渊等人组织成立
了新艺剧社。他们旗帜鲜明,为抗日救亡,宣传爱国主义,推动京剧改革而
奋斗。当时,有些人在背后指责他们是“平剧界的叛徒”。可是,周信芳却
热情地支持他们。一九四○年九月,新艺剧社在上海璇宫剧院首次公演阿英
编写的《海国英雄》。
这个戏歌颂了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光辉业绩。由刘琼扮演郑成
功,顾兰君扮演董氏,舒适、陈奇、钱毅等也助阵参加演出。演出那天,正
值公共租界公共汽车、电车工人举行罢工,观众们大多是以步代车来的。第
二天又赶上大雨,依然有许多观众前来看戏。观众热情,演员更卖力。大家
每天日夜两场。刘琼四幕到底,都有戏,人家问他累不累,他说:“累死了,
也得在台上演下去。”
周信芳听到这些情况,很兴奋。他当时虽然大病初愈,但一直关心着新
艺剧社的活动。就在狂风大作之时,他打电话给剧社询问有没有空座位,说
他要去看演出。剧社的朋友看他病体尚未复原,不宜冒着风雨出门,便好意
劝他别去。第二天,大雨不停,周家客厅里也进了一大片水。可是周信芳还
是打电话去,要求他们延长几天,以便让他有机会去看一次。可见他对新艺
剧社关切之深。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下,上海京剧界的进步青年成立
了“艺友座谈会”,周信芳对此也热情支持。艺友座谈会由吕君樵、李瑞来、
何毓如、梁次珊等发起,他们每逢星期四集会,讨论平剧改革和艺术创作,
姜椿芳还请来了音乐家沈知白、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