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生,若不是她老爱用文艺俱乐部和画室的行话来刺激人的神经,她倒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人。她不论谈什么都会用上行话。例如,她有一个习惯,当谈到一幅印象派的画或一部瓦格纳1的歌剧时,她会说:“啊!这很棒”;有一天,一个小伙子吻她的耳朵,她假装颤抖了一下,小伙子很受感动,装出羞怯的样子,她对他说:“不要这样,作为感觉,我认为这很棒。”但更叫我吃惊的是,罗贝惯用的表达方式(况且,很可能是从他情『妇』认识的文人那里传出来的),她在他面前使用,他也在她面前使用,仿佛这是一些必不可少的用语,岂知一个新颖的表达方式,一旦被滥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1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文学家。他主张歌剧应以神话为题材,音乐、歌词与舞蹈等必须综合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的手段。
她吃饭时,手很不灵活。这让人想到,当她在舞台上表演时,也会象这样笨手笨脚。她只有在作爱时才显得灵巧敏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预知力,就象那些狂热地爱着一个男人的女人,一上来就知道怎样使他享受到最大的快感,然而他的肉体和她自己的又是那样不同。
当谈话转到戏剧时,我就闭口不言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拉谢尔太有点咄咄『逼』人。不错,她在用一种怜悯的语气为贝玛辩护(她同圣卢针锋相对,这证明她在他面前经常攻击贝玛)。她说:“啊!不,她是一个出『色』的女人。当然,她的表演不如从前动人了,与我们的要求不完全合拍。不过,我们不应该拿现在的眼光去看她。她是有功之臣。她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你知道。再说,她非常正直,心灵高尚。当然,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她并不喜欢,但是她曾有过一张动人的脸孔,显『露』过出『色』的才华。”(她在对艺术作评价时,不是千篇一律,只做同一个手指动作。如果是一幅画,为了表明这是幅好画,『色』彩浓重,只要翘起大拇指就行了。可是“出『色』的才华”要求更高。必须伸出两个指头,更确切地说,两个指甲,仿佛要把一粒灰尘弹掉似的。)但是,除了这个特例,圣卢的情『妇』在谈论最有名望的演员时,语气中充满了揶揄和优越感,这使我很生气,因为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错了——是她不如别人。她看得清清楚楚,我把她当成平庸的演员看待了,相反,对那些被她瞧不起的人,我却非常尊敬。不过她没有生气,因为她纵然有出众的才华,却还没有得到公认;即使她很自信,也难免带点自卑。再说我们又总是按照我们现有的地位,而不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才能、见识、见解去要求和衡量别人对我们的尊重。(一小时后,我将看到圣卢的情『妇』对她严肃批评过的演员表示出极大的尊敬。)因此,即使我的沉默使她多少起了疑心,但她仍然坚持晚上要和我一起吃饭,说是谁的讲话也没有我的讲话使她开心。午饭后我们要去看戏。虽然我们现在还在饭店里,还没有去剧院,但我们仿佛已置身于一个挂满旧剧照的“演员休息室”里了,因为领班们的脸看上去很象杰出艺术家的脸;随着一代艺术家的消失,这种类型的脸似乎已不复存在。这些领班看上去也很象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其中一个站在一张桌子前研究梨子,他的脸,还有那漫不经心和好奇的神态,让人联想到德…絮西厄1先生;其他人站在他身边,好奇而冷漠地望着餐厅,这种审视的目光使人想到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当他来到一个公共场所时,也会这样好奇而冷漠地打量观众,一面还要悄声交谈几句。这是教堂无职衔的神甫特有的脸谱。然而,人们发现来了一个新神甫,相貌与众不同,鼻子上点缀着皱纹,嘴唇『露』出虚伪的虔诚,用拉谢尔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假圣人”。顾客们都在兴致勃勃地打量这个新来的人。但是不一会儿,拉谢尔就向邻桌一个正在同朋友吃饭的年轻大学生送递秋波,也许她想用这个办法把罗贝气走,好同埃梅单独呆一会儿。
1絮西厄(1797—1853),法国植物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塞塞尔,求求你,别这样看那个年轻人,”圣卢说,他脸上的红云刚才只是疏疏淡淡的,现在突然涌了上来,把我朋友松弛的线条胀得鼓鼓的,颜『色』也越来越深。“如果你一定要让我们当场出丑,我宁愿躲到一边去吃饭,吃完后到剧院去等你。”
这时,有人过来对埃梅说,有一位先生请他到他的车门口去说话。圣卢很不安,担心有人给他情『妇』捎情书什么的,便隔窗向外望去,看见有一辆轿式马车,车里坐着德…夏吕斯先生,戴着黑条纹白手套,西装翻领的饰钮孔上『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