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乾楚联盟(第4/5 页)
李乾坤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不得不考虑与秦国议和的可能性。
然而,李宪心中明白,这场秦乾之间的战争远未结束。他需要利用此次胜利,进一步扩大战果,为未来的统一大业铺平道路。
李乾坤在得知李承晚的50万大军在华容道被秦军伏击全军覆没后,心中震怒不已。然而,现实却不允许他一时意气用事。乾国在这场战役中元气大伤,军力锐减,国内人心动荡,京城防线也变得岌岌可危。为避免进一步的军事崩溃,李乾坤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割地求和。
在乾国朝堂之上,李乾坤眉头紧锁,满朝文武大臣皆沉默不语,空气中充满了沉重的压抑气氛。太子李承晚身披铠甲,面色苍白,神情颓然地跪在大殿中央,内心充满了耻辱和自责。此次战败不仅导致乾国损兵折将,更让他作为储君的声望遭受了沉重打击。
李乾坤强压怒火,看着众臣,说道:“秦军来势汹汹,眼下我乾国与之硬拼无异于自取灭亡。各位爱卿,可有对策?”
一名老臣哽咽道:“陛下,秦国兵锋正盛,若再战,只恐乾国承受不起……或许割地议和,是当下唯一的出路。”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臣心知肚明,此时局势不利,秦军在蓝田、华容道两战大胜,乾国已无力再战。虽然他们心中满怀不甘,但若不暂时与秦国议和,后果将更为严重。
,!
李乾坤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无奈与痛苦。他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得不面对眼下的现实。他缓缓开口道:“就照此议办,与秦国议和。朕会忍痛割让武城与洛阴,以求暂时休养生息。”
这番话音刚落,李承晚猛然抬起头,满脸震惊:“父皇,武城与洛阴乃乾国的重要关隘,一旦割让,乾国将再无屏障,这岂不是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李乾坤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沉声道:“承晚,乾国如今已无力再战,再坚持下去,恐怕不仅是这两座城池,连我们的国土都会被秦军蚕食。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日后的反击!”
太子李承晚默然,心中不甘,但也深知大势所趋,不得不低下头。
几日后,乾国的使臣带着议和条件前往秦国。李宪得知乾国提出割地议和的请求,心中大为满意。这次胜利不仅让秦国在军事上占据了主动,还借此机会扩大了国土,战略优势进一步加强。
朝堂之上,丞相杨安恭贺道:“陛下,乾国割让武城与洛阴,这两座城池皆为重镇,位于乾国与秦国的交界地带。如今陛下得此两城,便可进一步扩展秦国疆土,巩固边防。”
李宪点头:“武城、洛阴乃乾国西北门户,若我秦军得以控制,便可威慑乾国腹地,进一步削弱其国力。这次议和,虽未能完全击垮乾国,却已为我大秦未来的征服奠定了基础。”
国师瑶光也赞同道:“陛下,此时议和乃是稳妥之举。乾国已然元气大伤,而我大秦则可趁此休整军力,为日后的一统天下做准备。”
李宪满意地点头,随即下令接受乾国的割地议和条件。武城与洛阴两地正式归于秦国版图,成为秦国进攻乾国的重要前哨。
乾国京城内,李乾坤签下了割地协议,心中五味杂陈。武城与洛阴的割让,意味着乾国失去了重要的防御屏障,今后再面对秦国的进攻将更加困难。然而,他别无选择,只能暂时屈服于秦国的强势之下,以期为乾国争取喘息的时间。
“秦国暂时得意,日后必有机会反击!”李乾坤咬牙,心中暗下决心,未来必定要为今日的耻辱讨回公道。
而太子李承晚在这次战败后,也深感责任重大,暗中发誓要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乾国重振旗鼓。
李宪虽接受了乾国的议和条件,但他心中早已开始布局未来的征战。他知道,这场战争只是大秦统一之路上的一个阶段,乾国并不会轻易认输。随着国土的扩展,李宪逐渐将目光转向整个天下,他的统一大业还远未结束。
“秦乾之战已胜,但朕的目标是六国。今日的胜利,只是第一步。朕要的是天下!”李宪看着秦国的疆土地图,眼中满是雄心。
接下来的几年,将是秦国进一步崛起与扩张的关键时刻。
尽管秦国在与乾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迫使乾国割让武城与洛阴,但乾国皇帝李乾坤并未就此认输。他深知秦国的威胁不会就此止步,秦国雄心勃勃,必然会继续扩张。而此时,楚国也在与秦国的战斗中败下阵来,割地求和,国力大损。因此,乾国和楚国都面临着共同的威胁——强大的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