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子就是欠收拾,我行我素的,家里人都管不了他,也不敢管,还是你有能耐。”大哥刘田笑着拍起茶几夸奖林珑,连连表示这弟媳妇找得好,得再去好好地感谢一下牵线的姑妈。
龙妈妈也是笑意吟吟的搭话道:“是啊,虽然你那时候只是替代切跟龙泉相亲,但这个缘分巧得合适!”想当初她还有些看不上林珑,真是失策,幸好儿子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不然哪去找这么个愿意跑到犄角旮旯追随丈夫脚步的好妻子?
林珑一副羞答答模样的客气了几句,然后在婆家人询问道自己在云南的工作、生活情况时,干脆利落的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给他们放照片。
开场白就一句话:“那里很穷,穷得超出了我的想象。”
伴随旁白展现的图片不是山间的秀丽风景,而是故意蹲在地上以仰视角度拍摄的泥泞而陡峭的山路。
“顺着这条路坐牛车将近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说着,林珑又切换到了下几张图片——灰扑扑的没有任何运动器械的沙石操场、没有玻璃窗的老旧教室、破烂的课桌椅子、课桌上放着拇指长短的小铅笔头和写满了字的作业本。
在切换照片的同时,林珑叹息道:“小铅笔头要一直用到实在没法写字了才能扔掉,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书包,没用过钢笔。”
紧接着,画面变为了教室后面一幅世界地图的特写,横批为“放眼世界”,地图左右则写着“以苦为乐”、“锲而不舍”的两排大字。
“这是六年级学生的教室,”林珑轻声解说道,“就算经济条件不宽裕,可他们学习都很努力,很刻苦,大家都希望能够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看着这一张张照片,作为金融系退休教授的龙正华感慨道:“富不是天生,穷不会生根,只要肯吃苦努力,总有一天他们确实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倾斜,已经使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距离一流高校越来越远,听着那些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探讨话语,我都觉得难受。所谓素质教育,放在山区基本就是空话。”说话的同时,林珑切换到了下一张照片。
那是几个衣着寒酸的孩子靠坐或斜倚在教室内,集体望着窗外发呆,眼神清亮,却流露出一种茫然而无奈的表情。
“学校里没有任何体育运动设施,课余时间他们就这样发呆或者就玩玩跳绳、玩弹子球,好多孩子连足球、篮球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说话的同时,林珑按了 'Enter'键,下一张照片记录的是一群孩子围着她的古筝一脸好奇的围观场景。
他们仿佛想要伸手去摸摸看,却都畏畏缩缩的不敢真的探上去,林珑润湿着眼眶说道:“我去之后他们才见识了什么叫做弦乐器,这琴在教室里放了整整一天都没人碰,他们怕弄坏了不敢摸。看着挺心酸的,这样长大的孩子,怎么去和城里学乐器、学舞蹈、学书法,什么得奖加分,艺术特长特招的孩子比拼?”
刘田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用成绩拼。他们很多都比城里孩子刻苦。”
“是啊,他们很刻苦,可惜老师不够好,阅读面也狭窄,很容易败在那种灵活的考题下,何况……”林珑顿了顿,苦笑着说道,“好多孩子念完小学就没钱读书了。”
“初中不也是义务教育吗?”嫂嫂苏韵疑惑着。
“义务教育也不是说分文不给的,”略有所知的刘田帮忙解释道,“学费全免,书本、杂费则是减免,或多或少还是得交一点的,寄宿制学校还得给食宿费。”
“是啊,国家有三免一补的政策,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我们学校的学生虽然不是寄宿制的,可大家都住得很分散,中午好多孩子都没法回家也没钱买饭菜,就饿着等下午下课。”林珑指着照片中一个低年级孩子看着别人吃饭的垂涎模样,感慨道,“国家也不是万能的,中国人口那么多,总有顾及不到的角落,我就在想,他们连一块钱的午饭钱都给不起,等念到初中需要住校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直性子的苏韵直截了当的回答:“辍学,或者社会力量捐赠!中国人自古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而兼济天下’的传统,可以找有能力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免得闲着只知道指责别人,抱怨社会。”
“没错!”林珑精神一震,望向兄嫂笑眯眯的说道,“在城里有的人钱多得拿来烧,在山里却只需要一点点就能帮助一个孩子顺利的念书,哪怕是少喝一杯咖啡都能帮人吃一个月的午饭!”
精明的刘田被那期待的眼神一望,顿时拍着大腿无语道,“弟妹,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