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待地要找他倾诉衷肠,他既无法说服他没病,又不能欺骗说他有病,只好避而不见;二是他的父亲查出患了癌症,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允许他欺骗父亲,可深厚的父子情谊又让他不忍心说出真情。然而这位诚实的医生和孝顺的儿子深知“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这个道理,懂得人在世间“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这一自然规律,终于对父亲说了实话,同样明白于此的父亲坦然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而与此同时,杜兰也原谅了医生对他的冷漠。
3、《希腊激情》 '智利'安布埃罗著 赵德明译
罗伯托?安布埃罗(1953— )生于智利著名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1973年考入智利大学教育学院语言文学系,同年,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古巴,曾就读于哈瓦那大学语言文学系。1980年前往德国工作,后又移居瑞典,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2000年定居美国,2003年毕业于美国艾奥瓦大学,获艺术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艾奥瓦大学教授文学与写作课。1993年,以首部长篇小说《谁杀死了克里斯蒂安?》进入智利文坛,该书被评为智利年度优秀小说一等奖。此后发表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阿达卡玛的德国人》(1994)、《哈瓦那的博莱罗舞曲》(1997)、《我们的绿橄榄岁月》(1999)、《斯德哥尔摩的情人》(2003)、《夜间猎鹰行动》(2005)等,2006年出版论文集《假设的历史》。
《希腊激情》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西葡拉美文学入选作品。它通过一位丈夫寻妻的历程,揭示了诸如婚姻的平淡、爱的损耗、情的出轨等当代人在夫妻日常生活中时常碰到的种种可以归结为性与爱的问题。智利籍美国教授布鲁诺的妻子突然离家出走。丈夫立即踏上寻妻之路,先去纽约的女儿家打探,又到妻子的故乡危地马拉寻找,最后辗转来到他们当年定情的希腊克里特岛。寻妻途中,他仍坚持“性与爱双轨制”的理论,又先后与两名外国女子发生性关系,而此种错上加错的行为只能把妻子推得更远。因为此前,他的两次婚外恋几乎导致他们婚姻的破裂。妻子则由于自身家世之谜和与丈夫不能沟通的苦恼,因而决定外出散心和澄清某些问题。最终,他们果然在希腊克里特岛相遇。
txt小说上传分享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6年度作者、内容简介(2)
4、《萨尼卡》 '俄罗斯'扎?普里列平著 张建华译
扎哈尔?普里列平,1975年出生,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力大学语文系毕业。在20世纪90年代曾参加过车臣战争,在俄罗斯特种部队当过班长,或多种战斗奖章。复员后当过搬运工,墓地工作人员,酒店保安,记者。从200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小说有《病理学家》,《萨尼卡》,《罪孽》。作品被译成法语、波兰语。作家曾多次获各种文学奖项,2005年和2006年进入“国家畅销书奖”终评名单,2006年进入最终角逐“俄语布克奖”名单,2007年因“当代文学杰出创作——长篇小说《萨尼卡》”获“雅斯纳亚波利雅纳奖”(以托尔斯泰故居命名的文学奖)。现任《下诺夫哥罗德新报》主编。
《萨尼卡》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6年度俄语文学入选作品。小说再现了苏联解体后一个充满艰辛、悲苦的空茫的时代,塑造了以主人公萨尼卡为代表的一群试图变革现实、呼唤“革命”的愤激少年,被俄罗斯评论界誉为“高尔基《母亲》的现代版本”。萨尼卡是一个本该有着美好前程的外省青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社会巨变无情地剥夺了他的幸福与未来,悲愤与茫然中他加入了激进的左翼政党。为了社会与民族的复兴,他与一大批同病相怜的年轻人一道投身于变革现实的“革命”洪流中:他们###游行,抢砸商店,袭击宪警,占领省府大楼,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作者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展现了一代青少年的青春困惑,愤怒与绝望,深刻反思了这场悲剧性变革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伤痛。
5、《乌拉尼亚》'法国'勒克莱齐奥著 紫焉译
勒克莱齐奥(ézio)于1940年出生于法国尼斯,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此后他相继出版了三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1980年,勒克莱齐奥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 1994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作的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
这是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