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页)
他隐匿身份,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就没必要端出帝王的气势,而且普通百姓间那种安静祥和的气氛很有些感染力,是他从未体验过的,他轻易地代入其中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只是没想到,她之前费尽苦心想要做的事情,居然以这样的形式来完成,实在是令她有点哭笑不得。不过,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是好的,具体的过程也就不用太过较真了。她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中国的百姓是最朴实的人,很快,光绪就和他们混熟了。看着他们贫穷但却快乐地生活着,虽然有时缺衣少食,但一家人却能够齐心合力、共度难关。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因为没有必要;不必什么尔虞我诈,因为没有条件。他们的生活苦中带着乐,简简单单,愿望不过是满足温饱,简陋得令人心酸。尤其是他们面对他人时的质朴,那丝毫不带任何条件和目的的关怀,往往会令光绪感动莫名,久久无法释怀。
这天,他又坐在门前的石墩上,看着邻居家的小孩在一起玩耍。那是三个六七岁的孩子,穿着到处都是补丁,却浆洗得很干净的衣服,在门前嬉戏打闹,很是开心的样子,看得旁观的他也忍不住会心微笑,看着旁边的婉贞,眉眼弯弯。
她也不禁笑了起来,看懂了他的眼神。他是在想着念哥儿呢等念哥儿长大了,是不是也会这样的活泼可爱?是不是也会这样的无忧无虑?突然间,她好想好想儿子
眼中不知不觉浮现了泪光,光绪见了,不由一愣,随即便轻柔地将她拥进了怀中,轻轻拍打着她的背,脸上浓浓的全是怜惜。
“这些日子,辛苦你了。过两天我们就回去,把念哥儿接回来,咱们回家。”他斩钉截铁地说道。
她点了点头,不想逞强。想想念哥儿长了那么大,还是第一次跟她分离那么长时间,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还记不记得她?一想到这里,她的心就像在滚烫的油里煎着,火烧火燎的。不过这也是她太多虑了。孩子虽然顽皮,长期跟父母分离也确实会产生陌生的感觉,但其实他们母子俩真正分别也就那么几天,还不到一星期的时间,想要产生距离感实在是不大可能的。
两人相拥在一起。过了一会儿,邻居家的大人来叫孩子回屋吃饭了。旁边院子里的冯大娘领着自个儿的小孙子,正要往家走去,看到光绪和婉贞,不由咧开了掉了两颗牙的大嘴,善意地笑着说道:“年轻人,感情就是好啊想我年轻的时候,跟我家的老头子也是这般,如胶似漆、蜜里调油啊”
一番打趣,婉贞不由得羞红了脸,躲在光绪怀里不敢见人了。光绪看着冯大娘满是皱纹的脸,缺了门牙的大嘴,脑子里浮现出她娇羞甜蜜的神情,顿时激灵灵打了个冷颤,浑身毛骨悚然,竟是再也不敢深想。赶紧转换了话题,他看向她手里牵着的孙儿,好奇地问道:“冯大娘,您这小孙子也有六七岁了吧?不少字怎的还不去上学?”
冯大娘倒是毫无自觉,自己已经吓到了眼前的男子,咧着嘴笑道:“已经八岁了穷人家的孩子,吃的东西不多,所以长不大。”旋又叹了口气,说道,“说到上学,又哪儿有那么容易?咱们穷人家没钱,哪儿上得起哦”
光绪一听,更加奇(提供下载…3uww)怪了,问道:“朝廷不是兴办了十二岁以下儿童的义学吗?不收钱的,为何不去读?”
冯大娘看了他一眼。尽管他和婉贞此时身上都穿着普通布料的衣服,打扮也没什么特别,但在这种活了几十年的老婆婆眼里,却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人并不是普通人。一般的平民百姓,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又怎么可能这么细皮嫩肉的?而且言谈举止文雅大方,一看就是受过教育的人,她私下里跟老伴猜测,肯定是个落魄的秀才和秀才娘子,暂时落难在这里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到底,谁又不希望自个儿的孩子读读书、认认字呢?普通百姓不知道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但读点儿书、识点儿字,总好过目不识丁,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冯大娘这时就带了点儿心眼儿,有点希望这位秀才能够看在邻居的份上教自己的小孙儿认认字,因此加倍小心了说道:“您是有所不知啊这官府的义学,虽然说是不收学费,可那什么书本费、餐费、考试费……林林总总一大堆,加起来可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我们这种家庭哪儿给得出哦上学的事情,是想都不用想了我们也就指望着,孩子能够认几个字,回头能找个好一点儿的差事做,也就满足了”说着,不住地拿眼瞟着光绪,就盼着这位秀才老爷能够发发善心,教教自己的小孙儿。
然而她却注定要失望了光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