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从这以后,张敏英成了李敖的好朋友。李敖做图书馆长的时候,张敏英成了他的副手。有一次,张敏英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李敖开玩笑地拉住她的小手,在她手心上轻打了一下,张敏英马上装出很疼的样子,李敖幸福得要死了,只觉得像要晕倒,其中感到的快感,令他毕生难忘。
1948年,李敖十三岁,他和张敏英小学毕业了。在毕业前,李敖的姥姥突然去世,李敖匆匆忙忙随家人回了东北老家,竟没来得及与张敏英及其他同学告别,不曾想一别就是几十年。
四十年后,小学同学章棕随中央交响乐团到台湾,给李敖带来了詹永杰的问讯,而当李敖侧面打听张敏英的情况时,他们则没有答案,也许章棕不愿把答案告诉李敖,朦胧下去也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对这段如此美丽结局却又如此令人遗憾的初恋,李敖刻心铭骨,每一谈起,都充满真情:
4.魂牵梦萦的小情人(2)
对张敏英,我从来没有表示出我对她的情爱,我把一切都遮盖住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是我魂牵梦萦的心底的情人,我一直把她视同我的初恋情人,虽然这次初恋,实在没有什么实绩可寻,但它一直在我心底,充满了美丽的回忆。我一生忧患,所存美丽的回忆无多,但是对张敏英的每一件,都是令我最感温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在这样清纯的、单一的回忆而不搀杂任何俗情与尘网,洵属罕见,而它却是罕见中的极品。我一生中的许多经历,都不想重过。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少年可再,我梦魂所依,除此而外,却无复他求。——只为了她是我第一个小女生,只为了她是我永恒的小情人,只为了那一段少年奇情,只为了那一场春梦无痕的初恋,我愿在时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中死去,我并不希冀她做我的朱丽叶,但我若能长眠在她怀里。我就宁愿不活十三岁以后的我了。
外祖母的去世也意味着李敖家生活的一个重大变化,此时全家从内务部街老宅搬出来,住到了王家桢的后院,而李敖也在这前后完成了高级小学的学业,考进了中学。他报考了两个中学:四中和师大附中,两所学校都考取了,而且四中还考了个第一名。父亲代他去看榜,从榜尾开始找李敖的名字,却一直找不到“李敖”的名字,愈往上找愈担心儿子考不中,没想到“窝乐错”(这是爸爸的口头语,意为了不得),儿子竟高中榜首!回到家爸爸的那个高兴劲,让李敖至今都为自己感到骄傲。
1948年暑假后,十三岁的李敖进了北京第四中学初一,此时他野心勃勃,正计划写一部《东北志》的书,并开始收集资料,从谢帧的《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到张纶波的《东北的资源》、郑学稼的《东北的工业》,甚至外国人写的《日本在满洲特殊地位之研究》等等,都在他收集之列。一个初一学生就有这种水平与气魄,确属罕见。有这种程度的少年人,其骄傲自负,也确属当然。不过李敖的骄傲自负,都在他心里,待人接物,他仍旧一片冲和。不但冲和,并且还常开玩笑。有一次,他在班上恶作剧,搂住一位两眼含情脸蛋泛红的漂亮小男生大叫:“我爱潘金莲!”。
可惜“潘金莲”在怀里还没搂热,局势就发生了突变,国民党在北方的局面江河日下,北京岌岌可危,眼看着守不住了。李敖的父亲又一次面临生死抉择:是留下来迎接新生活,还是继续跟随国民党逃?
。。
5.远走台湾(1)
爸爸吃过国民党的亏,所以再也不敢脱离国民党的统治了。
李敖在上海继续读书,但却“小李飞刀“,被记大过一次。
背着一箱书追随国民党到天涯海角。
李敖的父亲已经变得谨慎和小心了,抗战胜利后,他因为抗日抗得早,抗得与国民党不合拍子,换来的差一点是被诬为“汉奸”而临牢狱之灾。国民党的政治和权术使他寒心,但他知道,做为一个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人,不爱国当然不对,但是爱国不爱在嘴上,而
要言行合一,可不是好玩的。——要爱国,必须与国民党永远在一起才行,你要单独去爱,不论你多少功劳,结果不用“汉奸”办你,就是党恩浩荡了。所以,在共产党将至,国民党将逃的关键时刻,他学乖了,他知道这次一定要抓牢国民党,与它永不分离,若是再为国民党所弃,后果将来不堪设想。于是他终于痛下决心,决定跟国民党逃难,无论到天涯还是到海角。
抗战胜利后,李敖爸爸曾在东北营城子煤矿当过总务处处长,期间帮过台湾人翁镇的忙,翁镇很感激,就说将来若时局不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