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应“冬气”。从而帮助实现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病生于气——怒伤肝
第一节 喜怒无常必致功能紊乱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灵枢?本神》
这段引语是岐伯对黄帝所问的一个答语,其意思大体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怀警戒、焦虑情绪的话则可能损伤到心神,而神伤则恐惧,滑精之类就会外泄于表,因为悲伤过度则会动摇五脏而不得安宁,甚至体内精气耗竭而丧失生命。而喜乐过度者,则神气耗散不能安藏于脏;忧愁过度,则气机闭塞不通;而愤怒过度者,则精神惑乱不能正常地去处理好事情;恐惧太甚,则神气耗散而不能很好地收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得好生命得以延续,而如果情绪的体验太过则会使身体精气耗散、神不安,甚至提前终结生命之旅。因此,控制好七情特别是喜、怒、悲就显得极其重要。
现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憋着一肚子气,学生和创业者在“争气”,当官处处检点需要一身“正气”,碰到烦心事则是一肚子“怨气”,而养生则需要固本培元修得“元气”。一边面对听不得见不惯的要“生气”;一方面又要想办法活下去,所以还不得不让自己生活得“顺气”。难啊,人。从字的解构来看,“怒”,即奴心也。最为本原的含义就是奴役心情,有一种骑在心上作威作福的意思。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心被外物奴役的时候,心就会产生一种情绪——怒,并因而不平衡、愤恨,甚至本性迷失而行为扭曲。
《黄帝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郁则气逆。所以,当一个人犯怒的时候,人体内环境必然处于一种紧急的“战备状态”,肝失条达而肝气横逆。所以,我们能注意到一些人特别愤怒的时候,从行为上就会因为胁痛或两胁下发闷而弯腰下蹲,甚至还能看到其手指指着对方但说不出话来;从饮食上看,则大多都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三气周瑜”就是一个例证:周瑜是吴国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将军,但因为气度狭小,所以在与足智多谋的蜀国将相诸葛亮相对后,经常生气,其愤怒的慨叹莫过于那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终于在第三次生气的时候吐血而亡。可见,怒伤肝必致气血损伤。同时,还印证了《黄帝内经?灵枢》所说的“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黄帝内经》早在数千年前就明言告诫我们:“怒伤肝。”而现代西方一些研究者方才得出近似的认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健康的影响,将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悲痛时,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过了几分钟,大白鼠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米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要养怡身心,就一定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方面是不能怒;另一方面是你我皆凡人,很多时候还不得不怒,甚至处于爱心还会“怒其不争”呢,就更别说不如意十之###之名副其实的“怒”了。面对怒气,该怎么办呢?或许在现代人来看,一段小品,一句幽默,甚至一句逗笑也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是这样吗?在怒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转换注意力,且不说盛怒的当下是否有条件去看、去听,即使具备这样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又会有几个人会去听什么小品、相声等?根据《黄帝内经》五志相胜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悲胜怒疗法”,因为怒在肝属木性,悲在肺属金性,悲胜怒疗法就是利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