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页)
丫头含笑点头。
“看过了,观主安排的好。”她说道。
孙观主脸上就浮现轻松,既然这丫头说好,那便是那娘子说好,娘子说好,就好。
一旁的老者几分诧异。
“我可能进去瞧瞧?”他问道。
小厮老仆有些意外,一个女子住的道观有什么好瞧的,更何况这道观先时名声还不好。
老爷真是。。。。。。
孙观主立刻去看丫头,丫头含笑点头。
“请,请。”孙观主这才说道,一面做请。
老者抬步进去了。
前只有一殿,并无奇处,来到后院,院子里还有工人忙碌着,地上堆积着杂物,乱哄哄,但老者一眼看去面露惊讶赞叹。
原来这小玄妙观如此精妙,格局小而雅致,一房两侧耳,一院子一小亭子,绿竹石路,除此之外别无他设,倒显得豁然通朗。
越过山石,看那正室,素青纸门半开,两个村妇正在擦拭地板门窗,一眼看到其内六扇美人屏风,长凭几,白毡垫,高脚美人炉。
这便是这丫头安排的?要不然那观主方才不会如此询问。
看了一圈,到底是女子闺所不便久待,老者走出来,又回头看山门。
原本玄妙观三字已经抹去,新拓上的二字尚未开凿着色。
“太平。”老者念出声。
这两个字,起得太平,写的也太平,但为何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太平?
这两个字论起来不算精妙,甚至犹如初启蒙的幼童所写,但其中一笔一画又似乎别有玄妙。
貌似不是自己熟悉的任何字体。
“太平,仙姑起的精妙。”老者笑道,看孙观主。
孙观主一愣,旋即明白老者是想到了《太平经》。
“不是,不是,不是我起的。”她忙笑道,“太平经我倒是常念,不过提名倒是不敢。”
她说着话看丫头,老者有些意外,但又明白。
方才那院子显然是那丫头布置,自然名字也要自己起。
丫头笑了。
“原来有经书也叫太平啊。”她笑道,“那太平就是从经书里来的吗?”
看来只是取个太平的好寓意了,并非别的意思。
老者笑点点头。
“天道无亲,为善是与,所谓太平。”他笑道,“经书来自人道,恰如是,如是。”
丫头一句没听懂。
“我家娘子爱吃的馒头叫太平馒头,倒是巧了。”她笑道。
在场的人神情一愣,怔怔看着这丫头。
什么意思?
难道这太平,是因为爱吃的馒头叫太平馒头么?
这也太…俗了吧?
临近中秋,程家也在准备迎节,但程二夫人这边却有些气氛低沉。
外边晚饭已经送来了,对坐的夫妻二人谁也没有吃的心思。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开解
程二老爷从并州卸任后,按理应该擢升的,但吏部迟迟没有消息来,虽然托人问了好些,得到消息都是放心放心,这一次肯定是擢升,但没见到告身到底是没底,不日前终于有确定的消息传来,为莱阳州刺史。
虽然同为刺史,但并州为下州,莱阳则是中州,就是由正四品下擢升为正四品,且莱阳此地富足,民丰安顺。
但同时不好的消息是,有人也看中了这个位置。
“咱们朝里能说话的也不是没人。”程二夫人说道,“你的老师张纯不是在太学吗?请他出面举荐一下。”
张纯并非官身,但却是名大儒,开馆立学,弟子三千,威名赫赫。
“是,我正有此意,已经给老师写了信送去了,不日便有消息。”程二老爷说道。
“老师的父亲正好在这里,又恰好临节,你去见一见。”程二夫人说道。
程二老爷点头。
“那是自然,只是老太爷始终不会客。”他说道,皱眉上愁,“真是愁人。”
“那就多去几次,总不会总不见吧。”程二夫人说道。
“好,吃饭吃饭。”程二老爷说道,跪坐拿起筷子。
程二夫人却没动。
“怎的不吃?”程二老爷问道。
程二夫人看着桌上的饭菜冷笑一下。
“有人不乐意让我吃,我何必要吃。”她说道。
又怎么了?程二老爷一头雾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