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第2/4 页)
方才交手,觉得这女子剑术固然精奇,但自己还有希望能挡上一挡,怎么眼下下场。却全然瞧不清她双剑的来势去路,如此对敌法定非败不可。想到此处,心下不由得怯了。
他方欲张口说话。却见那黄衣女子脚步微动,向左踏出两步,他跟着身形一转,却只觉得右肩一痛,一惊之下微微回头,但见肩袍袖已被剑锋划去了一片,鲜血涔涔而下。
这黄衫女子这一剑如何刺他,旁人仍然莫名其妙,剑法精妙迅疾到了这等地步。来去无踪,就连中剑之人连如何受伤都弄不清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他连中两剑,心下恼怒,危急中提气窜出,绕到令一侧方位,却见那黄衫女子便似没见,转过身子,左手抬剑一刺。目光却瞥向了元顺帝的方向。
那元顺帝见两人斗得厉害,不住哈哈大笑,连声喝彩,好似自己在看戏一般。而且身边无数官兵。却也只是守住了元顺帝四周,并不上前对那黄衫女子围剿。
时到如今,那喇嘛那里还敢与这黄衫女子放对。眼见他一剑此来,急忙向左一闪。闪出三尺多远,可谁知那黄衫女子竟如同早已算出了他的方位。左剑不停,变为横削,右剑却早已弹了出去,那喇嘛大叫一声,手中大氅落地,却原来手腕之上,又已经中了一剑。
这一招更加奇特,那喇嘛直到遍体鳞伤,也没能看出对手武功来历,那两个喇嘛相对一视,目中都露出惊讶之色,其中一名高瘦的喇嘛,张口叫道:“你这女子,剑法不差,我也得领教领教。”声音清越,却震得四下鸣响,显是内力十分深厚。
他一句话说完,扬起手中一条金刚杵,跳下屋顶,他身边那同伴也是如此,三人并肩与那黄衫女子战成一团。
这一番争斗,登时掀起阵阵狂风,许多站在几丈之内的兵卒,都立足不住,跌出数丈之远,先前那几名大内高手已经死完,此时却又有十余人并排站在元顺帝面前,为他抵挡风尘,看那些人身形不摇不晃,显然内功也已颇有根柢,仍是拿椿站住
这三名国师围攻一个弱流女子,在侠义之士面前,自然不值得一晒,可是众多百姓却一个劲的为国师叫好。
但及到后来,但见到这女子双剑舞起,电闪星飞,有如残烛明灭,飘然如同剑仙一般,当即都不言不语,生怕得罪了那路神仙下凡。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三位喇嘛,原来在一边观敌之时,觉得这女子剑法也就是一般,可是一旦下场,便发觉束手束脚,知道别说单打独斗,便是三人联手,也决计抵挡不了她这般神鬼莫测的剑招,当即齐向后跃,退开丈余,不约而同的舞动兵刃,护住周身要害。
三人各施生平绝技,将全身护得没半点空隙,先求己之不可胜、以求敌之可胜。这三大高手一出手便同取守势,生平实所罕有,但眼见敌手如此之强,若上前抢攻,十九求荣反辱。
他三人只盼能挡上几招,在她招数之中,瞧出些端倪,便有了取胜之机。
其时皇帝出行的大街,远比后世的街道宽阔数倍,但见这黄衫女子双剑挂地,站在中央,这三名喇嘛分处三方,每人都提了一条袈裟在手中,来回晃动,抵挡那黄衫女子的剑招。
这三名喇嘛手中袈裟,一人为红,一人为黄,而第三人极为矮小,却使一条金色袈裟,三人之中,以此人武功最高。
三人将袈裟舞成一团黄光红影,倏进倏退,试图在招数上胜过那女子一筹,可是三人流水般的进了四十余招,那女子手中双剑刺削点斩,一共也出了四十余招,这三人固然是守得滴水不漏,每一招均撞在兵刃之上,可是心中却更是惊惧。
原来那女子急攻四十连招,叮叮叮叮几十下下急响,纵是琵琶高手的繁弦轮指也无如此急促,
两番攻守一过,四人心中均已了然,这黄衫女子吃亏在内力不强,剑招上的劲道不能荡开袈裟拂动起的罡风,若能与这三人的真力大致相仿,三人早已守御不住。
不过就算如此,这三人也俱是拼劲了全身力气,这才袈裟将舞得滴水不入,全无空隙,想来却也极是侥幸。
那使金色袈裟的喇嘛脸色苍白,大喝一声叫道:“换阵!”
但见三人突然停手,各自以劈空掌力,对那女子推去,那女子纵身而起,越过一人头顶,接着便觉得一股冷冰冰的寒风,直袭下盘。
她伸出左剑,直刺那金色袈裟的喇嘛,却突然觉得她手中那股阴寒的掌风变成炽热异常,原来这喇嘛一掌之中,顷刻间阴阳互变,的是极奇幻、极高明的掌法。
这一下三人偷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