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唐代诗人李益有一首不太出名的诗,名叫《百马饮一泉》,诗是这样的: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诗的前四句讲了一个小故事,有100匹马在泉边喝水,有一匹马偏要跑到上游或泉水源头喝水,而且不是在岸边,而是下到了水里搅和。于是,在下游的其他马只能喝浑浊的水。这样的马,用一个成语,就是〃害群之马〃。〃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庄子·徐无鬼》,意思是指危害集体的人。《百马饮一泉》后六句有一个典故。〃沧浪〃是古代的河,《孟子·离娄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童子在河边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就是系帽子的带子,这首歌的意思是说,水清可以洗洗帽带子,水浊可以洗洗脚。孔子也用这首歌来教育他的学生。《百马饮一泉》后六句的意思是说,一个外地人在泉边叹息,帽带上都是灰尘,想洗干净却不能,因为水都被〃害群之马〃搞浑浊了。对于〃害群之马〃,我们有时候只能无奈。马是动物,没有经过教化,凭着动物的本性做事,做出危害集体的事情,似乎很难改变。除非所有的马都能接受教育,告诉它们一个基本规范,河水有上游、下游之分很正常,但是,喝水的时候,只要大家都站在岸边,不要下到水里,就都可以喝到干净的水。由此可以看到人与动物、禽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别:人是有教化的,或者说,人是必须接受教化的。没有教化、没有教养的人,等同于禽兽。
人的本性与动物不同,人组成社会后,某些动物本能的表现形式有人的特点,比方说,他不再只是简单直接地找吃的,抢吃的,而是在社会活动中追逐利益。追逐利益、自私自利是动物本性在人身上的直接表现。儒家的〃义利〃之分,就是要给人以教化。只追逐利益的人,叫做〃小人〃,与禽兽差不多。然而,中国传统对于教化的重视,几乎被破坏殆尽。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追逐利益的自然欲望总是存在的,之所以说它是人的本性,因为它不需要教,自然就会出现。一个正常的社会,不需要知识分子成天以鼓吹人性、鼓吹个人主义为己任,不需要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连篇累牍地以财富英雄为榜样,刺激人们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一个正常的社会,一定需要道德。道德的作用是将这些个人的自然欲望,引向合理的地方。这是中国传统与西方宗教的巨大差别,西方宗教过度地禁锢人们的自然欲望,而中国传统是合理地疏导人们的自然欲望。
西方文明由于遭受宗教长达千年的禁锢,才以物极必反的极端方式,把人性中自然欲望的解放当成不可动摇的绝对真理。张扬人性、个人主义至上,其实只在反对宗教的时候,有临时性的作用。然而,由于西方宗教对人性的禁锢实在太长,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个人欲望充分合理的理论,如今已经以对等的方式,畅行了500年,并且似乎还要继续下去。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危害,甚至超过对西方社会自身的危害。为了强调个人欲望的合理性,这种理论以人性的〃真〃作为评判标准,自然欲望由于是〃真〃,因而被大大推崇。道德因为〃伪〃,因而被贬低。当中国社会出现了高尚道德,一些〃普世价值〃的传教士,立即以〃真小人〃的姿态,把所有的道德都贴上〃伪君子〃的标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民主是“术”,道德是“道”,道能治本(3)
道德教化有虚伪的成分的确不假,但是道德虚伪的存在并不是否定道德教化的理由。〃普世价值〃以〃真伪〃标准替代〃善恶〃标准,提倡以〃真小人〃为荣,以〃伪君子〃为耻,其理论来源就是卢梭主张的〃自然人〃。为了维护这一〃自然人〃的绝对权利,卢梭将所有人类文明的成果,都看成是对〃自然人〃的污染,由此在今天的中国,建立了〃真小人〃拒绝道德教化的合理性。在西方文明的强势作用下,随声附和的声音从普通民众散布到理论界。*、自由之类的〃普世价值〃理论,因为反宗教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则:人一定是需要被教化的,道德教化的重要性,远在*、自由之上。没有道德教化,所有的人都是〃真小人〃,一群自私自利〃小人〃的*,只能是一个自私自利小人猖獗的社会。即便真实,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真实。
有一匹〃害群之马〃,便将事情的闹得很严重。而一味提倡张扬人性、主张按照人的自然天性享受自由的社会,已经变成〃一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