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这可真是一张奇怪的乐谱。两人再次陷入一阵沉默,曲子在此刻播放完毕。
克南的胸口像被东西堵着,却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不过子安没死,这无疑是莫大的欢欣。这一天的谈话很早就结束了,之前的话题大都围绕着《Admoce》展开,子安还是没有听到故事的结局,同样的,克南也没有得知心中怪物的来历以及L的秘密。
克南的心情一直很不安稳,在他回去不久后,子安接到一个从幼儿园打来的电话,得知女儿生病的消息,无可奈何又迫不及待地请了一次假离开学校。穿过灯光昏暗阴阴湿湿的隧道后迅速行驶在笔直的六线道上,任何嘈杂的声音都在吞噬生命的声音,身后的黑暗一点一点地逐渐把现实溶解掉,像在哪发生过一样。
(未完待续……)
后记
我不知道对于你而言,这本小说的意义在于哪里。
如果在三秒钟之内回答不出来,那么干脆就将它作为一种纯粹的消遣,放在茶几上,放在枕头边,放在厕所里,如果你的朋友在你看到一半的时候将它借去忘了还,你也不必图穷匕见地伸手向他要回,你只要让你的朋友告诉你故事的结局如何如何,这样就足够了。
而对于我而言,它的意义却全然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而且涉及到的领域根本是属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学世界——悬疑小说。在一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去写一本悬疑小说,就像在四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文学有所瓜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以及身边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我将来可能会提笔去写东西,但是很多事情就是会出乎意料我们的意料,于是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我在翻开父亲的笔记本电脑躺在床上追逐文字,这成了几个月以来的习惯,能够让我维持下来的是那三百四十六包雀巢咖啡。
现在,如果你问我,真正的悬疑是什么。我想我会回答,不知道。
《灰之预言》是一个关于命运的题材。起初只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假设——如果我能知道明天甚至更久的未来所发生的事情那人生该有多完美。之所以有这样的假设,仅仅只是因为我并不知道在自身的现实世界中有多迷茫,也许你们和我一样,不知道未来的自己将是怎样的,不知道未来的事物将会是怎样的,不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甚至不知道明天要去干什么。而我现在所写的小说就是要告诉你们,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现在,我在北京,每天五点醒来,夏日的天在此刻是微凉的,我坐十号线转一号线穿越半个京城,偶尔会从地下走出,看看天安门前的国旗,曾经我在武汉的时候,陶狼会曾经发短信给我说他正在看升国旗的仪式,我会立刻想起他仰望天空的神色,
灰之预言 第六章(5)
那时候他在一个文化公司与人合伙做图书出版,会为一些琐碎的公事忙碌奔波,我们在武汉遇见的时候是他出差,在一个刚刚下过雪的冬天,我们在长江大桥下聊天,江水湍急的声音覆盖我们的对白,我记得他在那时候提到过他的将来,我们怀着憧憬去等待,我想他会成功,因为梦想,是他的梦想。
小说只是一个架空的构思,这是写悬疑的好处,不会出现自己的影子,不会涉及到自己的生活。如果你问我,那么,你究竟是以什么来扩充内容的。我只能无奈回答,我还是不知道。都听说过一句话,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我没有庞大的智慧,没有亲身的经历,完全依靠想象在键盘上从小说的一个字敲到最后一个字,回想一下自己都觉得有些不靠谱。一个人的战斗的确很疲惫,但却始终乐此不疲。写完之后重头阅读,这又是一种享受。
其实简单的阅读便可以发现,小说其实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第一人称来记叙,第二部分却是以第三人称。这不是我故弄玄虚地炫耀自己的小说技巧,完全是一种巧合。
写第一部分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要去写第二部分,朋友一直鼓励我写出第二部,他说尽管故事很不错,但却有未完待续的感觉。读过几遍以后我也渐渐发觉它的不完美性,于是在那个炎热而躁动的夏季,我将搁浅的故事延续了下来,但是主人公已经在第一部分中死去,我不能让死去的人复活,为了给小说一个完美的交代,于是就不得不从另一个人物入手,这样才便有了第二部分里以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
多人告诉我悬疑的效果不过是带入大家走向情节上的误区,在大家以为结局是这样这样的时候,作者却把那样那样的结果呈现出来,而且完美的没有一丝破绽。而《灰之预言》却没有那么刁钻,我给出的效果却恰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