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页)
妃给赶出了家门,连同那些嫁妆都推出去。
当年郑氏出嫁,十里红妆。嫁妆多得不得了,这会儿通通堆在门外,挡住了大半条路,周围往来的王公贵族都要绕道。
郑家的脸算是丢尽了。听说郑家族长过去。差点儿一把火把嫁妆烧干净,顺便烧了忠王府,要不是王妃拼命阻拦,拿了剪子说,若是自家爹爹胡来,她就剪掉头发去做姑子,恐怕忠王府还真被夷为平地。
而且,这次就是真烧了王府。皇帝恐怕还是会装聋作哑,不敢声张!
儿子做出来这等混蛋事。他不给兜着,还能怎么办?
皇帝没办法,只好强打精神听郑家到他眼前哭,换了过去,他年轻时耐性还足,如今却一点儿耐性都没有,打发走了郑家人,直接把忠王拎到紫宸殿去痛骂一顿,本来是打算骂一骂儿子,让儿子去跟他媳妇赔个不是,几十年夫妻哪来的隔夜仇?把人哄好了便是,没曾想,忠王竟然在这儿玩起倔强来,说什么也不肯!
这事儿实在是有点儿突然。
许薇姝身边的耳报神多,很快就拿到完整版本的故事。
简短概括的话,就是忠王妃想送自己一个庶女嫁去西北,当天晚上那个庶女的亲娘,忠王府一侍妾就悬梁自尽,虽然没死成,及时让丫环救了下来,可忠王大怒,竟然踹了王妃一脚,险些让她吐了口血,还吵吵着要休妻。
许薇姝:“……”
殷朝的正室嫡妻好像都很凄惨,有被丈夫杀了表忠心的,也有这种辛辛苦苦几十年,丈夫因为个侍妾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就要杀人的,简直是邪门!
要说忠王府这个侍妾,以前还真没什么名气,在京城根本就是透明人。
外面即便对忠王一家子了解颇深的,也只知道忠王府有一正妃,乃是郑家女,两个侧妃,一个姓薛,另外一个姓李,其他侍妾们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忠王府到还算是妻妾和睦,至少外面没什么今天正室发卖了几个小妾,明天哪个小妾仗着宠爱蹬鼻子上脸欺负到正室头上去的小道消息出现。
要不是这次闹出事儿来,恐怕外人还不知,在忠王府竟然有一个如此厉害的侍妾。
眼下这个时代,正室理所当然能控制底下庶子庶女的婚事,别说王妃只是想一想,还没定,就是真给一个庶女定下一门很糟糕的婚事,别人最多说她有些刻薄,不能容人,也绝不会当回事儿,更别说因为这个就休妻了!
现在让个侍妾一闹,忠王在如今这种紧要关头,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一时间,京中到处都传说纷纷,说那个侍妾是正经的狐狸精转世。
郑家到没说什么,但忠王妃身边的侍女,嬷嬷都不是好相与的,没几日京中便有王府的下人传出的话,说是当年那个侍妾进门,就带着两岁大的女孩儿,谁也不知道那个女儿是不是王爷的孩子,还说,那女人自从进了王府大门,就没去王妃那请过安,别说伺候了,便是敬茶都不曾,偏偏王爷护着宠着,王妃也顾及王爷的颜面,没对外人说过,可如今闹到眼下这地步,他们当奴婢的,也不能闭口不言。
因为这些人说得还真详细,连小细节也说出来,好些人听得半信半疑,但总觉得无风不起浪,忠王为了个侍妾要休妻是真,这些话就算夸张些,也有八分准头。
好些大臣侧目,尤其是忠王那些党羽,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
男人爱美色都没什么,有时候美人也是上进的动力,他是个王爷,天下美人都由着他挑拣,想要哪个不行?
真要是喜欢一个小妾,多宠着点儿便是,他王妃又不是个拎不清的,怎么就闹到现在的地步?
一群大臣们都登门劝说。
郑家那边,也有好多说客。
意思多是事情别闹大,忠王好生登门赔礼,把王妃接回去便罢。
不曾想,事情的发展很出乎意料,忠王居然谁来说也不听,王妃也淡然的很,并不着急,一个人呆在家里念佛抄经,也没寻死觅活,甚至也不让自己的儿子去闹。
皇帝都动了要下旨除掉祸害的心思,那女人迷惑了忠王,想来不是好人,只他还放不下这面子,他一个皇帝,怎么能插手儿子内院的事儿,只要儿子没立那侍妾做侧妃,那就不过是他的个女人,做人家亲爹的,再看不上那女人,也只能支使儿子动手,不好越俎代庖。
越是身份高,越是顾及颜面,皇帝是肯定不愿意随意插手儿子房中的事儿,再闹出是非不好看,他就只能整治忠王,叫人打了他五十大板,赶人回家闭门思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