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叫卢植,她就直接懂了。
这是个有名高官二代,要是他爹还活着,现在能受到的待遇比崔琰还要高,可惜这位四公子命不好,建安初年他父亲就死了,作为老幺他只能在兄长手下讨生活。
由此春华也看出来了,这会儿和着司马懿混的都是些非主流“失意”贵公子。
比如仲达自己就是个普通世家的嫡次子,长兄大了他九岁,牢牢地盘踞在他头上。
王象自己都是个牧童出身的王氏普通族人,还要由杨俊来提拔。
蒋济则是从江淮逃过来的。
再说下去,“子家下首的是荀郎公高。”
就是荀纬。
原本听着还算正常,忽然春华就想了起来,“可是颍川荀家人?”
“不是,但亦是同族。”
颍川荀家,就是那个出王佐之才荀彧的世家。
而司马懿的祖父司马隽便曾为过颍川太守,其家与颍川士族间关系也密切。
让春华有些囧的是,这个姓荀的荀纬怎么就从本枝流落到河内去了。
这都不是重要的,连春华都想不到的是,便是通过了这些非主流公子的关系,自己的丈夫竟然因此搭上了陈群的顺风车。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强大的小班底
奸党集团出规模了
48、玉衡指孟冬(一) 。。。
陈群;字长文,颍川集团谋士。
父亲叫陈纪,如果这并不是个让人影响深刻的名字的话,与陈群交好的朋友中有一个叫做孔融。
翻阅陈群的简历;他还曾经给刘备当过官出谋划策过。好友孔融为曹操厌弃所杀后,与孔融交好的清议复古派士子砍的砍削的削,并且对此党的人曹操是绝不姑息——但陈群童鞋,换了旁人这两条哪一条都够喝上一壶的了,他却一点都不受影响,精神抖擞地继续为官。
这也是个历史上著名的“太子四友”之一,要再想不起他是谁;九品中正制就是这货给搞出来的。
要说他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除了自己出身于一个强族外;还要说到他有一个强悍的岳父。
陈群的妻子姓荀,正就是荀彧,荀文若的女儿。
司马家原先就和颍川籍谋士走得近,荀纬的家族甚至都已经搬到了河内,但到底曾经也是颍川同族。
于是牵桥搭线,司马懿便和陈群认识了。
但便在两人相识之前,首先见上面的却是两位的夫人。
至十月,太尉录尚书事杨彪,文先公寿辰在家中设宴,往来之人皆国都世家名流。
这样的宴会,难得司马建公夫人虞氏也得了邀请,随不算是贵宾,亦是荣幸之至。
虞夫人这个年纪这个级别的贵妇出行,自要有媳妇做跟班,三媳妇刚生产完不便出门,长媳次媳总是可以带的。
上流社会,一流世家的往来,杨家能请上虞氏就是赏脸了,自不会当成贵宾奉承。婆婆尚且如此,春华更显普通了。
这就是她生活的现状,不是她不愿意出头开些个贵妇沙龙,来个“夫人外交”的,实在是她级别不够。普通世家的次媳,丈夫又没有任何官职,让她如何去长袖善舞,招一人家地位高贵她百倍的贵妇们对她言听计从了。
大嫂赵氏还是司马朗的夫人,丈夫好歹曾经做过县令,又是长媳,还有些说话的人,频频地瞄她得意的嘲笑。
一边有些无奈这位嫂嫂真能把表情露脸上,一边找了个说辞避开了。
在宴席上退避开的人确也不少。
这便遇上了陈群夫人荀氏。
荀氏不过也是觉得屋内人多有些气闷,这位夫人身体并不好,又不好明说着扫主人的兴,便很低调地出来透风了。
杨家庭院修剪整洁,秋风时刻,总不免又从树上偶落下的枯叶,刚过重阳又应上了时节,满地积压黄花。
荀氏这年才二十多岁,年轻的少妇着曲裾三重衣,层叠广袖下皓腕抚摘下千瓣花,忽然抬头,不其然就与庭院中另一出来透气的女子春华相遇。
两人事先都不知对方身份,国都权贵多,对方年龄又比自己大,春华便先致礼,“问夫人好,妾看外面景致好便和阿母言过,出来瞧瞧,夫人可也是来赏花的?”
看到对方仪态行止得体,荀氏也生了好感,给回礼,“便如您说的,屋外的景致确是更好些。”
又聊了几句,双方互相都觉得相谈甚欢,教养又看得过眼,便通了姓名。
这事儿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