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牵连,你说是不是?”
李守礼皱眉道:“那薛郎究竟是不是真想和我联盟啊?”
薛崇训道:“这就看汾哥你了,不愿意也不勉强,我们还是表兄弟,但你得厚道些,别说我来过幽州,懂不?”
李守礼点点头:“我不说潘长史,你们倒是给我想想办法,现在怎么样才好?”
袁嘉祚忙站出来,和气地说道:“这事非同小可,咱们还是多想一想,不能当作儿戏。”其他人也点头附和。
薛崇训沉吟片刻,说道:“行我也不便留在王府上,以免人多眼杂,惹人怀疑。我还是住在那家酒楼里,不过汾哥要尽快给答复,我不能在幽州逗留得太久了。”
李守礼想了想,他府里有些上|过床的女人他连名字都不知道,也不知哪些靠得住哪些靠不住,总之是乱糟糟的,便不留薛崇训,只叫潘好礼送他出去。
送走了薛崇训,潘好礼回到李守礼府上,其他人都还没走,只听得录事参军源乾曜说:“昨儿我收到洛阳好友的信札,那杨思道确实是太子那边的人。鱼立本是跟着杨思道下来的,恐怕多半也是一路货这宦官到幽州来,老是派人问东问西的,十分可疑。”
潘好礼走进门就斩钉截铁地说道:“鱼立本就是来监视使君的!”
袁嘉祚沉声道:“攸关方向的决策,我们岂能受一个拿不准的猜测左右?”
潘好礼情绪有些激动:“行,甭管鱼立本这件事!我就这么说,很明显的事:使君以前之所以安全,就是因为离开京师太久,已经淡出上面的视线;但使君的身份明摆着,只要长安注意到了,咱们还能躲么?使君的身份对谁威胁最大,谁就是咱们的敌人!”
李守礼出身有做皇帝的资格,对谁威胁最大?谁想当皇帝就对谁有威胁现在潘好礼的立场已经表明了,是支持李守礼投奔太平公主!
录事参军源乾曜咳嗽了一下,沉声道:“我赞成潘长史的意思。”说罢看向袁嘉祚。
很明显,就算是在幽州这样一个权力小圈子里,也有站位的问题。厅中四人,除了李守礼,已经有两个人亮牌了。
袁嘉祚沉默不语,事情发展成这样,他其实也对自己原先的观点产生了动摇,但是官场上有个忌讳,千万别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否则同僚就会认为你这个人混得不够老道,不够成熟,容易左右摇摆,不能信任。
但是既然已经有两个人明白站位了,袁嘉祚如果硬撑下去,不仅于事无补,将来万一发生消息泄露等意外,估计还会算到自己头上所以他一时感觉左右为难,干脆便含混地说道:“既然二位同僚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再过多纠缠,使君作个决断罢!”
(在此感谢书友“木三水”的长期不间断的默默支持,你应该在追书,看到这段话加我们的群吧,书友们交流交流,群号:28047960)
第三十七章 小节
薛崇训出京已经几个月了,长安的局势依然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就仿佛两阵对圆,但是因为天气不好等原因,双方都不想激化矛盾,各自保持着克制,既是风平浪静又是危机重重。薛崇训在外面干些什么,李隆基那边的人也不是特别重视。
既有薛崇训实力不够的原因,又有李隆基本来就对他比较轻视的缘由。想去年推翻韦皇后的政变,太平公主的另外三个儿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劳,因此三子封王,唯独那薛崇训一点功劳都沾不上,只混了个卫国公的爵位。
连极大的机遇都抓不住的人,能有多大的能耐?
但是,李隆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有人总算嗅到了腥味,这个人便是王琚。年初的时候他跑到太子府里,说是要谢恩,谢太子把他从江湖中捞上来当了个九品芝麻官,结果在太子府里却装模作样,扬言天下人只知太平公主,不知有太子。
他并不是故意去得罪李隆基,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毛遂自荐,意思是太子现在需要有智谋的人,他便是有智谋之人。
王琚这个人很擅长自荐,两年前唐中宗在位时,他也是如此作为,获得了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赏识。有次他见到武三思立刻就嗷啕大哭,哭完之后又哈哈大笑这人又哭又笑的,武三思很是纳闷,便问原因。王琚道:我哭是替您哭,您要大祸临头啦;笑也是替您笑,现在您将要获得我这样的谋士,定可避免灾祸,我是为您高兴呢
不幸的是武三思在一次政变中丧命,后来政局动荡,王琚便被挤兑出庙堂,流落江湖。李隆基做太子后,偶然想起这个人,才把他弄上来做了个九品官。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