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也没随从,徒步走向左家,左宗棠见状,十分尺讶,当天两人聊得很投机。自此,左曾关系又和好了。
以前,曾国藩看不贯湖北巡抚胡林翼讨好官文的姨太太,求得与官文的合作,觉得胡林翼太软弱,没有大丈夫气节。自从曾国藩把儒家和道家从对立位置放到互补的位置后,他就看到了胡林翼的高明之处。
从曾国藩的转变可以看出,懂人情世故的重要性,纵观任何一个杰出的人物,都是有才华又懂人情世故的人,不懂人情世故,能成“小器“,能成“中器”,但最终成不了大器,即顶尖的人物。
我们可以拿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两位政治家相比。
曾左两人由于剿太平军有功同,都成了清朝重臣,朝野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年长于左宗棠,并且对左宗棠也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颇为自负,从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很不满地问起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回答:“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则无曾公。”
这句话让左宗棠沉思良久。
一个最优秀的政治家与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差别就在于这一点点,即谁更通人情世故。通者得人心,得天下;不通者,不得人心不得天下。
虹桥门户网。
第5节:不讲假话,不讲大话
不讲假话,不讲大话
王充在《论衡》中曾经说过:“儒者之言,溢美过实。”他认为,文人之流往往爱说大话。其实,爱说大话的还有其他各色人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说假话,说大话的人。
说假话指说的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与实际的意思不符;说大话即平时说的吹牛皮,有的地方称之为放炮,把这种人说的话“放大炮”。
说假话与说大话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湖北的张成与李梅大学毕业,一个到企业工作,一个分到机关工作。一年后,两人在路上相遇,大概工作中不顺心,张成拉着李梅站在路边说工作中的一些事。张成说:在机关工作不像当学生那么开心、单纯,自己很不适应,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得很厉害,说一句实话,也就是真话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他就因为乱说话,已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所以他现在一天到晚的说假话,要不就是和一些女同志调调情。没有了出校门时的工作热情,然后他又举例说明了一些假话在工作中竟然很管用的事实。他认为,这个社会已没有了真话存在的理由,只有说假话才能在这世上生存下来。
这就是说假话者的理由,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更好地获得利益,当要说假话。事实并不如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涉及到真实事情的时候,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说真话。说假话与说大话都是错误的。
老粗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们都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说真实的话,说客观的话。
三国时的蜀主刘备是一个老粗,他对于说不说真话是很看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记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时候,曾经提到刘备生前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演义上的这一段话是有根据的。陈寿在《三国志》的《蜀志》中确曾写道:“先主谓诸葛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看来,刘备对于马谡的了解,实在是很深刻的。
马谡在刘备的眼里就是一个好说大话的人。刘备认为这种人不可用。而说真话的人往往洞察了问题的要害,往往可以得到重用。雍正就曾用了说真话的孙嘉诚。
孙嘉诚是康熙六十年进士,殿试时实际上考了个探花,却因容貌丑陋被嘲笑为“有碍观瞻”,硬是被降为户部主事。
雍正元年,为了铸造新钱的弊端,孙嘉诚请户部的阿灵阿大人转呈皇上奏折,但阿灵阿大人反而嘲弄他一顿,为此两人扭打成一团,互相揪着去见雍正皇帝。原来铸钱是以半铜半铅的比例来制,官价是一两银子可兑两千制钱,可实际上民间一两银子只能兑八百制钱;且奸商们用一两银子买朝廷的两千制钱,因制钱中的铜含量高,商人大量买进制钱后重炼成铜器,高价卖出,赚取暴利。雍正元年通宝改成了铜六铅四,因而产生更大的弊病。
孙嘉诚不畏皇威,当着众位大臣反斥负责铸钱的总理王大臣胤祀,被雍正免了主事之职。当晚前朝大臣张廷玉到孙嘉诚家,转告孙嘉诚雍正其实欣赏他的忠直之言,并且采纳他的建议将已制的新钱由一千万枚减为一百万枚,之后一律按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