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阳光保险很重要的工作是把自己的领地扩展到中国的每一个市县,机构设立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因此,2006年1月,张维功再次详细论述了成功组建一个新机构的“八个要素”,其分别是机构建设四大原则、阳光文化先行、有效的市场策略、组建核心团队、科学规划进度、考核指标明晰、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面对棋局,阳光产险迅速在全国保险市场布局,全力推进分支机构筹建,落子如飞。
2005年8月3日,中国保监会批准阳光产险山东分公司、江苏分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北京分公司等4家分公司筹建;8月16日,阳光产险重庆、河南、上海、广东、深圳等5家分公司获准筹建。
这9家分公司成为阳光产险在中国播下的第一批种子。
各家保险公司的发展策略不同。一般各产险公司机构扩张,往往把业务重点集中在中心城市,并不注重机构的延伸。因为公司管理层相信,中心城市是主战场,如果管理幅度和管理半径在短时间内骤然膨胀,公司必然有失控的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而且进入一些不发达经济区域,还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其回报则遥遥无期限。
蓝图的扩张(3)
它们的谨慎给了阳光产险发展的空隙。
如果把中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划分为超级竞争市场、次超级竞争市场的话,那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特大型城市显然是超级竞争市场。阳光产险不但要占领这几个市场的制高点,而且要着眼于次超级竞争市场中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争夺。而对于同业所忽视的县域保险市场,阳光产险在充分准备二级机构开设和标准开设三级机构的同时,积极储备着拓展县域市场。
产险公司七八成的业务来自于车险,如果机构网络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只靠打折和优惠是很难留住客户的。健全的网络不但让阳光产险客户数量剧增,而且这些客户后来还成为了阳光人寿的重要资源。
截至2010年5月,阳光产险已在全国设立34家省级分公司,210家三级机构,747家四级机构,其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布中国内地。
现在我们再一次与《阳光之道》相遇,因为在布局的过程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阳光保险的初始创业团队不过10多个人,初次在北京招聘的人也不过上百人。在各地布局,需要大量的人才,人从哪里来?
企业文化的力量,首先来源于它的愿景。由于认同阳光的愿景和对员工的关爱文化,相当一批在其他保险公司任职的员工产生了到阳光保险工作的意愿。根据阳光保险的记录,从首条招聘广告的出现到阳光在各地招聘人员的过程中,向阳光保险表达跳槽意愿的员工,最高时在一家竞争对手的分支机构中占到几十人。
其次,阳光保险的企业文化和随之而来的企业经营之道,又在宏观上为这种扩张提供指向,那就是张维功表述的“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把手原则”:
即在开设分支机构之时,起用有影响力的人,从而带动当地业务的发展。
认同软化环境,选择带动发展。阳光战略上的高举高打,带来了布局时的顺流而下。因为在总体上有了正确的战略,阳光保险在局部上的开疆拓土,就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很快,相当一批省份的分支机构开始建立了。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阳光保险的用人原则在其商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影响过程。在企业战略层面上,由于阳光保险对这些原则的坚持,以及股东层面带来的业务流量启动了整家公司阳光基业。
。。。。。。。。。。。。。。。。。。。。。。。
的现金流量之后,分支机构的开设和营销力量的加入,使阳光保险的业务开始快速上涨。
数字显然是枯燥的,但为了看到战略和文化所带来的结果,我们还是去看一下数据。到2005年年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阳光保险已经获准筹建了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上海、重庆等13家分公司,其中江苏、重庆、山东、黑龙江、北京等8家分公司开业,54家更为细分的三级、四级机构获准筹建,19家获准开业。一年之内,公司的员工从10个人上升为1 000人。
由于采用了一把手原则,分公司的保费收入上升得非常快。刚刚成立的黑龙江分公司,很快在黑龙江省直机关及哈尔滨市直机关机动车辆集中保险及服务项目竞标中取得佳绩,成立数日就实现保费收入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