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今刚刚立国,潘荣升就巧立名目,贪赃枉法,这股歪风邪气刮起来怎么收拾啊?他沉吟良久,心想不用铁腕和残酷手段,难治贪污痼疾和行贿毒瘤,决心严惩潘荣升,杀一儆百,以平民愤。徐达也想通了,立马派兵逮捕了开封府的要员,秘密审讯,连夜查证落实了潘荣升的罪行。
第二天,朱元璋召见潘荣升。潘荣升还蒙在鼓里,以为皇帝要对他加官晋爵,兴冲冲地前来拜见。不料朱元璋脸色威严,当头棒喝:“潘荣升,你知罪吗?”
潘荣升吓得双膝发软,“扑通”跪倒:“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愿效犬马之劳。此次迎接圣驾如有不周之处……”
朱元璋怒发冲冠:“你竟敢打着迎接朕的旗号,全城按人头征收银两,从中贪污自肥。”
潘荣升狡辩道:“所剩银两早晚还是要孝敬陛下的。”
“你过去欺压百姓,罪行累累,如今新账老账一起算。”朱元璋气急败坏,拍案而起:“你盼荣华、梦高升,朕偏把你一撸到底!来人呀,给他摘掉乌纱,收缴印信。”
潘荣升心存侥幸,自忖这些年搜刮的银两也足够此生享乐了,连忙叩头谢恩:“臣愿封印辞官,退隐山林。”
“让你告老还乡未免太便宜了。”朱元璋咬牙切齿地道:“听说你有个外号叫潘扒皮,你过去剥老百姓的皮,今天朕就扒你的皮,朕要叫天下的贪官污吏都知道朝廷的厉害!”
一声令下,刽子手立即将潘荣升处死,并把人皮完整地剥下来,再往里面充塞稻草,放在开封府衙前示众,借此震慑后任官员。同时朱元璋传旨,在开封长期设立行刑的皮场和主持行刑的官员皮场公,对贪官污吏施行酷刑,严惩不怠,籍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对皇帝剥皮楦草,铁腕治贪无不拍手称快,便把皮场所在的街道称做皮场公胡同。后人觉得不雅,改称裴场公胡同。
高 阳 酒 徒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梁甫吟》中以诗叙事:
君不见,
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
近代诗人毛泽东读后,觉得意犹未尽,又在后面续了四句:
不料韩信不听话,
十万大军下历城。
齐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这两位相隔一千二百多年的杰出诗人不约而同叙述的就是开封杞县老乡郦食其的事迹。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遍地烽烟。在杞县西北高阳镇有个名叫郦食其的儒生,怀才不遇,一生落魄;年过花甲还是闾里的一个守门人,社会地位十分卑贱。但他却骨头很硬,自视甚高,性格*不羈,喜欢为人排忧解难,被父老乡亲视做狂生,就连地方豪强也不敢欺负他。
反秦力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有六国王公贵族趁机起兵,企图复辟,又有有识之士慷慨悲歌,共赴国难;既有抗暴英雄揭竿而起,为民请命;又有草莽野寇打家劫舍,浑水摸鱼。就连郦食其正值壮年的弟弟郦商也拉起了上千人的队伍在附近活动。
每天都有打着各种旗号的队伍从高阳经过,令人目不睱接。郦食其坐在街头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没有一家能引起他的兴趣,自然也没有一家把这个糟老头子看在眼里。
不久,沛县亭长刘邦率领一支义军来到高阳,他帐下有位骑士是郦食其的邻居,顺道回家探亲。郦食其向他详细了解到刘邦的底细后,高兴地说:“他就是我等待已久的明主,是我该出山的时候了。”
邻居告诫说:“沛公爱才,知人善任。可是他喜欢的是壮士,讨厌的是儒生。有一次,他将一位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往里撒尿,嘴里还骂个不停;我劝你还是不要自讨没趣。”
“我就偏要会会这个刘邦,来个毛遂自荐。”
第二天,郦食其来到军营辕门前,要求通报。
大帐内,刘邦正坐在睡榻上由两个美人为他洗脚,听说有个峨冠博带一身儒服的老者求见,不耐烦地挥手道:“老子正忙着天下大事,没空见穷酸腐儒,让他滚!”
郦食其听了军士回话登时火了:“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读书人。你回去跟沛公说,要是不想争天下的话就不必见我。”
军士回去如实禀报,刘邦这才有请。
郦食其进帐见刘邦双脚仍泡在水盆中,很傲慢的模样,也对他很不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