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秦英看看赵三郎,赵三郎拿起锄头,说道:“走吧,去了就晓得了。”又转头对小黑交代道:“回去,看门。”
小黑对着赵三郎摇摇尾巴,听话的往山洞方向跑去。
于是秦英拉着小石头和张氏并肩走着,赵三郎就扛着锄头跟在三人后面。
到了祠堂已经是人头攒动,人人脸上都带着隐隐的期待和激动,张氏带着秦英他们很快找到王大郎,王大郎笑着对赵三郎和秦英说道:“来啦。”
赵三郎将肩上扛着的锄头拿在手里,用惯有的淡淡的语气回道:“嗯。”
王大郎也不在意,还想说些什么,就听村长说道:“好了,乡亲们不要说话了,今天叫大伙儿来是有两件事情要宣布。”顿了顿,接着道:“想必大伙儿都猜到了是什么事了吧。”
话音刚落人群就炸开了锅,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好了都静一静……这第一件事就是大伙儿盼望的分地的事,大家伙儿也知道去年咱们州府处处都遭了雨灾,粮食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收成,咱们村里从去年到现在也饿死了不少人,现在我就给大伙儿说说咱们村里的具体情形。”
歇了歇,接着道:“雨灾山洪爆发时村里死了五个人,都是一家,算来是绝了户,后来没有了粮吃又陆陆续续饿死了七个人,其中有两家人都是村里的绝户,还有四家逃难投奔亲戚去了,也不晓得还会不会来,这些我们就先不说。”
“只是眼看着就要春播了,那些绝了户的地没人种荒着可惜了,我和村里的几个老人商量了就把那些地分给大伙儿种,宅基地就收回村里,有人要买了就卖出去,至于卖得的银钱就算是大伙儿共有的,放在祠堂里,至于耕地一共有六亩,这样每家每户能分得两分地。”
“至于怎么分就抽签决定,这样好坏都靠自家的运气,抽到哪里就是哪里,我这里便不会再更换了,要是想换的你们就私下里自己去协商,好了,现在从咱们村里地最少的人家开始抽签。”
秦英家只有一亩坡地,就这亩地也是赵三郎自己开荒开出来的,所以她家当仁不让的成了村里地最少的人家,大伙儿都一副羡慕嫉妒恨的模样,只张氏和王大郎是真正地替他们高兴。
“弟妹该你们最先抽,一定要抽个最好的。”
在众人的目光下,秦英没搭张氏的腔,只是微微笑了笑,拉拉赵三郎的衣裳,赵三郎没事人似的走上前去抽了签,抽的地不好不差,位置也一样。
对于这样的结果秦英很满意,高兴的冲赵三郎笑了笑。其实她还真不想他们第一个去抽,这样实在是太打眼了,如果抽到最好的指不定村里人要说出啥难听的话来,而且这抽签的好坏真的与抽签的顺序无关,但是这些人不懂,在他们的想法里认为最先抽的一定是最好的。
接下来村里每户人家都依次去抽了签,王大郎抽到了个最好的地之一,喜得张氏嘴都合不拢,没有抽到好地的人家见张氏这样,嘴里不阴不阳的说着些酸话,张氏只装作没有听到,更加高兴的同秦英说着话。
等所有人家都抽了签,村长又说道:“好了,这地算是分好了,这第二件事就是我们临近的几个村一起商量了从下月开始我们就每月一起祭一回里社,祈祷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再不要发生去年的事了。这今年第一回祭要用到三牲六礼,我们商量了就几个村一起分摊,咱们村要出半只猪,每家每户就看着出钱出力吧。”
祭里社在农村是大事,每家每户都会积极的出钱出力,在人们的观念里哪家出钱出力出的越多,就越能得到神灵的庇佑,而且还会被记入功德簿里,功德簿里的功德越多,一家人也越会被神灵保佑,所以这事根本就用不着村长动员,村里人自会积极的筹备起祭祀要用的祭品。
又说了些与祭祀有关的事,村长就叫各自散了。
“弟妹快看。”张氏拍拍秦英的胳膊,用下巴示意她,压低的声音中带着些快意和幸灾乐祸。
秦英看过去,发现是赵婆子,只是一个冬天她就老了不少,头发白了大半,背也有些佝偻,人也单薄了许多,秦英只淡淡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张氏却绕有兴致的说道:“赵婆子和赵老头这个冬天可受了不少罪,赵老头到现在都还在床上躺着……”
秦英不想知道任何关于赵家的事情,也不想看他们的笑话,因而不接张氏的话,而是转移话题道:“嫂子下月初一的祭祀咱们两家一起去吧。”
“呃……”张氏一时还跟不上秦英的节奏,半晌才点头道:“好啊,那天我们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