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被发现了(第2/3 页)
死寂。曹参和樊哙满脸惊愕,看向刘季的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刘季更是呆立当场,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曹琬的话,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来历不明的人,竟然能说出自己未来的命运。
樊哙率先回过神来,满脸怒容,觉得曹琬这是在胡言乱语,大步上前就要动手,嘴里喊道:“你这疯子,竟敢在这大放厥词!” 刘季抬手拦住樊哙,目光依旧紧紧盯着曹琬,沉声道:“你既知晓我未来之事,那可知道樊哙的结局?”
曹琬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道:“樊哙,一生追随刘邦,在鸿门宴上,你手持盾牌,直闯营帐,以非凡的勇气震慑项羽,救下刘邦,可谓是大功一件。汉朝建立后,你因战功赫赫,被封为舞阳侯。不过,刘邦晚年病重之时,有人进谗言,说你与吕后勾结,欲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不利。刘邦信以为真,派陈平、周勃去取你的性命。好在陈平畏惧你是吕后妹夫,又忌惮吕后权势,只是将你囚禁起来,准备押回长安。就在返回途中,刘邦驾崩,吕后掌权,你因此逃过一劫。但最终,你还是在惠帝六年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樊哙听完,先是一怔,脸上的愤怒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不可思议,他呆立原地,喃喃自语:“这…… 这怎么可能……” 刘季和曹参也是一脸震惊,他们没想到曹琬竟能将樊哙的未来也说得如此详细,心中对曹琬的来历愈发好奇,同时也隐隐觉得,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或许会给当下的局势带来巨大的变数 。
刘季脸上的震惊之色还未完全褪去,突然嘴角一勾,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你方才叫我刘邦?”
曹琬亦是笑着回应,神色间满是轻松与自信:“对啊,刘邦,字季,汉太祖高皇帝(公元前 256 年冬月二十四 — 前 195 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龙国历史上十大千古一帝之一,大约排在第四吧。”
刘季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追问:“啥?我才排第四?前三个是谁?”
曹琬挑了挑眉,神色认真,缓缓说道:“龙国历史十大千古一帝,第一名是铁血大明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他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终明二百载,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非凡的气魄和坚韧的意志,从微末崛起,建立起庞大的大明王朝,其治国理念和民族气节为后世敬仰。
第二名是大汉天子武帝刘彻 。他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奠定了龙国的疆域版图。他的雄才大略,让大汉威名远扬,对后世的民族自信和国家版图影响深远。
第三名是光武帝刘秀。他轻徭薄税,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精兵简政。在乱世中崛起,复兴汉室,开创光武中兴,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重塑了大汉的辉煌。
而你,善用人才,定鼎关中,主儒副法,强化皇权,开言路纳良谏,兴汉四百年,所以排在第四 。
第五名是李世民,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 628 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坚实基础。
至于其他的,我便不说了罢。”
刘季听完,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自己能位列千古一帝的惊喜,又有对其他帝王丰功伟绩的惊叹。樊哙挠了挠头,一脸懵懂,显然还没完全消化这些信息。曹参则是若有所思,目光在曹琬和刘季之间来回游走,似乎在盘算着这个知晓未来的人会给当下带来怎样的变化。
刘季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带着一丝不服气,追问道:“你说,我和那个朱元璋谁厉害?”
曹琬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调侃道:“您好歹是泗水亭长,大小是个官。那朱元璋起兵时,还是一个乞丐。你说谁厉害?!”
刘季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屋内回荡,似乎对这个答案颇为满意。可他的好奇心并未就此满足,很快又抛出一个问题:“那怎的没有嬴政?难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