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建立工农共和国。”北卡罗来纳州州长加德纳提出警告说,眼前已经有发生“暴烈的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危险。一位俄克拉荷马州人在国会作证时说,一个平时很保守的牧场主对他说:“我们美国也应该来一个像俄国那样的革命。”他问这位牧场主打算怎么干,牧场主回答说:“我们会得到400支机关枪……还有火炮、炮车、弹药、步枪,一支大军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快有了。如果美国有足够的人敢像我们这样干,我们就要向东进军,把东部各州和西部切断。”
七 最重要的机遇是实现社会变革(11)
与此同时,法西斯主义势力在明显抬头。1932年9月,美国退伍军人团通过一项决议,宣称“现在所用的政治手段已不能迅速有效地对付经济危机了”。一个后备役军官的秘密组织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新总统办事无能,他们就动手。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名誉学位、当了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巴特勒博士对学生们说:极权主义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选制度培养出来的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堪萨斯州州长兰登声称:“宁可让*者用铁腕统治,也不能让国家瘫痪下来。”一个共和党参议员甚至说:“如果美国什么时候会需要一个墨索里尼的话,那就是今天了。”而路易斯安那州州长朗格则在用实际行动建立*统治,取消州议会选举,州法院取消对制裁“侵犯公民自由”的宪法保证。法西斯主义无疑成为当时美国一个现实的选项。当时就曾经有人说,罗斯福当时如果想搞*,易如反掌。“罗斯福初任总统的百日之中,国会自觉自愿授予总统的权力是何等庞大,何等空前,何等的凌驾一切啊。就是德国国会给希特勒的权力,也不过如此。”不但当时的美国人民,就是作为反对党的共和党,也几乎心甘情愿地打算将等同于*者的大权奉送给罗斯福。
然而,罗斯福新政制止了美国社会动荡和滑向法西斯主义的可能,保住了它的*与自由。曼彻斯特写道:假如罗斯福果真是又一个胡佛,美国势必步拉美七国的后尘,政府将为大萧条的难民所推翻。在胡佛时期,他曾经试图以强硬的方式处理这些社会矛盾,但结果并不奏效,还曾经酿成臭名昭著的“补偿金屠杀”。*能够解决的是对政权的威胁,而不是导致威胁产生的危机本身。
在严重的危机和激化的社会矛盾面前,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意味着什么?有人会说,一个强有力的新政治家上台代表着一种新的希望;也有人会说,罗斯福政府实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收到了效果。但问题是,所有这些法西斯主义都能提供,甚至会用更吸引人的方式提供。那么是什么样的一些因素使当时的美国避开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回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也许不是一篇短文能够胜任的,但寻找罗斯福新政期间那些能制止法西斯主义的直接措施是可能的。事实上,在大萧条中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与其说是出于必然(这种必然性人们也经常在“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这样的题目下进行讨论,如著名的经济学家桑巴特),不如说是选择的结果。
而这种选择最重要的含义是对社会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的缓解。在大萧条中受到冲击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焦虑和不满也散布在整个社会。但不同阶层具体的感受及形成的倾向和主张又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法西斯主义的基础是在社会的两端,即大资本和社会的底层。大资本需要秩序以免使自己成为社会冲突的靶子,底层则在生存面临威胁的时候需要一个提供饭碗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一个恶魔。这样我们也许就可以理解罗斯福新政期间的这样一种简单而明确的政策取向:抑制大资本,救济穷人。意味深长的是,胡佛时期偏向大资本的政策最后导致的是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满,而罗斯福倾向穷人的新政却为各阶层的焦虑提供了不同的出口,就连被抑制的对象大资本也因经济的稳定和复苏而燃起了新的希望。复苏的经济为大资本带来的利益显然加倍地补偿了对大资本的抑制,而穷人则在新政中获得了以制度保障的生活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关系新的均衡的形成,社会矛盾的逐步缓解,政权基础的稳固,使得法西斯主义和各种极端思想的市场大为缩小。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变革是一种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骨子里对自由的热爱,使人们哪怕在最坏的情况下也没有丧失最后的清醒,没有丧失对失去自由所带来的恶果的警惕。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暗箱操作——中国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