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页)
人品 请在a、b、c、d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更新时间:2007…10…27 11:47:29 本章字数:1832
请在a、b、c、d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主观主义者可能也是相对论者。
(b)相对论者也可能是客观主义者。
(c)绝对论者也可能是主观主义者。
(d)客观主义者也可能是绝对论者。
2.如果就像萨特的存在主义所说的,“人要为自己的热情负责”,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
(a)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b)没有经过思考。
(c)是自由的。
(d)是出于对上帝的蔑视。
3.萨特宣称,对人类来说,“存在先于本质”,换言之:
(a)当人们理智的时候,他们才符合人类的本质。
(b)根据上帝的指示,人们在本质上是注定要存在的。
(c)人类可以自由选择,甚至选择不以任何方式做任何事。
(d)人类是自由的,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而成为自己所愿意成为的任何角色。
4.萨特说,“根本没有人类本性这种东西”,他的意思是:
(a)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我们可以决定而且确实决定了自己成为一种什么样的生命。
(b)人类没有办法选择是痛苦还是绝望。
(c)人类不具有可以从在生物角度把他们归为一个物种的遗传特征。
(d)存在主义认为上帝的存在只是道德判断的先决基础。
5.康德说,一个行为符合义务并不能令它成为道德行为,当执行者只为了尽义务或因为这是他的义务而做,他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康德这样说是为了表明:
(a)一个人行为的后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一切取决于这个行为产生了多少快乐。
(b)出于自由意愿而做的行为永远是道德行为。
(c)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是由执行者的动机决定的,不是由这个行为的结果决定的。
(d)出于自身利益的行为不同于根据准则而做的行为。
6.康德认为,决定一个行为是否道德的关键是这个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而不是这个单独的行为本身。因为:
(a)根据定义,一个个体行为是不可以被普遍化的。
(b)我们的行为总是依据这样或那样的准则。
(c)没有准则,我们将无从知道应该怎样做。
(d)我们的准则是行为的客观法则,是我们行事的基础。
7.根据康德的观点,一项具有无法被成功普遍化的动机或目的的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