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使者归来,说是孙权已准许刘备带少量的军队进入孙氏地界,驻扎于樊口一带。
在此之后,经过数天的时间,刘备、刘琦与鲁肃经再三的磋商,最后达成了联盟的总体方针,但对于如何对曹作战,由谁来指挥,江东何时发兵等具体事宜暂时搁置未谈。
九月下旬,刘备留关羽一万水军于夏口,控制汉水水道,自己则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文武两千余人顺江而下,于夏口下游数十里外,长江南岸的樊口驻扎。
长江沿岸支流遍布,刘备所驻之地,因是樊水入长江的口子,故称樊口,如上游夏口、陆口,皆是因之而得名。
刘备到达樊口之后,一连住了近半个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别无他事可做,似乎并不急于向孙氏方向请求发兵。
同样,而柴桑方向也不急着出兵,既然两方都不着急,跟着刘备同住樊口的鲁肃便也不催促,每天无事可做,便只是应邀参加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宴请,喝酒做诗,倒是显得十分悠闲。
平静已持续了将近一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荆州的三方都平静的出奇,仿佛战争的阴云从未笼罩过这片大地一样。
造成这短暂平静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曹操的按兵不动。
曹操的平静并非是他在故意浪费时间,因为这一个月的时间,他有太多的事要去做,实在腾不出手来收拾刘孙两家。
当初从南阳至江陵,曹操一路都是轻骑突进,除了后续部队和军需辎重跟不上之外,荆州绝大多数郡县还存在着受降问题,而如果不将荆州全面接收,曹操便等于孤军深入,此乃兵家大忌也。
因此,长坂坡之役不久,曹操便进驻江陵,先是收编了约五万水军,接着又派人去荆州江南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等四郡招降。此四郡虽然人少兵弱,但曹操是铁了心一丁点肉都不要算让刘备捞到。
当一切粗略部署妥当的时候,时间已进入金秋十月,炎夏已过,秋风正爽,正是适合北军作战的天气。
当曹操在十月的这一天,率水陆十余万大军顺江东下时,刘备和诸葛亮还在樊口江边上钓鱼,方绍作为左将军府书佐,也陪同在侧。
“主公,你的鱼膘动了,快收竿!”诸葛亮眼尖,指着水面兴奋的大叫。
此时的刘备,脸色变幻不定,眉头也微微而皱,似乎心里在琢磨着什么,诸葛亮连喊了几声他才反应过来,急是起手收竿,只可惜还是慢了一步,拉上的鱼钩空空如也,一条眼看到手的大鱼就这样溜走了。
诸葛亮一脸的可惜,叹道:“肯定是条大鱼,可惜让它给跑了。”
“没事,溜了可以再钓嘛。”刘备倒是一副无所谓,重新串起鱼饵,又将鱼钩抛下水中。
刘备心不在焉的样子岂逃得过诸葛亮的样子,他便道:“方绍呀,你过来替我拿一会鱼竿。”
方绍上前接过鱼竿,诸葛亮则倒了杯凉水,摇着扇子凑到刘备身前,道:“主公,先喝口水解解乏吧。今天主公似乎对垂钓不太有兴致呀。”
刘备接过水一口饮尽,无奈道:“我都跟军师在这江边钓了大半个月的鱼了,再钓下去就要反胃了,当然是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宽慰道:“主公要耐得住寂寞啊,这样才能钓到大鱼。”
诸葛亮言语中另有深意,刘备当然不会听不出来,他犹豫了片刻,索性将那鱼竿往地上一丢,道:“军师啊,我刘备可不是耐不住寂寞的人,只是曹操随时都可能从江陵举兵东下,而咱们在樊口这么久了,却毫无作为,我几次三番想让军师前往柴桑请援,军师只是说时机未到,我心里当然着急呀。”
诸葛亮很泰然的听着刘备的抱怨,听罢之后,自倒了一杯水很优雅从容的饮下,却才不慌不忙的说道:“咱们与江东的所谓联盟,目下其实只是口头上的协议,而这个协议的基础,乃是双方拥有共同的敌人曹操。试想一下,如果曹操没有顺江东下来攻,而是退回了北方,这样的话,就等于对孙氏失去了威胁,那么,两个没有共同威胁的势力的人结成盟友,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么。”
刘备何等人物,诸葛亮只三言两语,他便顿时恍惚,忙道:“我懂军师的意思了,军师是怕将来把孙氏的军队请来了,而到时曹军却放弃了东下进攻夏口。到了那个时候,孙氏反而会成为我们的威胁。”
诸葛亮笑道:“然也,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试想一下,如果换作主公是孙权,会在劳师动众之后,让自己这支深入江夏腹地的大军无功而返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