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1/4 页)
临来坎巨提前,他又听那个阿迪力江带来的印度细妹子米兰达说了大概,但详情却不晓得。现在见这个英国代表说认识胡英,而且也叫他胡恩,就想彻底弄清这里面的曲折。
想到这儿,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麦金农说:“麦先生,你能对我说实话吗?”
麦金农:“那当然。我保证。”
文廷玉说:“那好,这里就我们两个人。你直言告诉我,那个胡恩到底是不是英国人?”
麦金农愣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他弄不清这个大臣的用意,还以为胡英在喀什噶尔露出了破绽,被当局发觉了。
文廷玉见他迟疑不决,就说:“你也不用隐瞒。我知道,他是个中国人,而且也是姓胡,叫胡英。”
麦金农大吃一惊,心里慌乱了。他与胡英多年相处,互相之间有了感情。特别是胡英手把手地交给他种茶、制茶的技术,使他完全成了茶叶专家。现在阿萨姆的茶叶已经重新进入了英国宫庭不说,还畅销欧美市场。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使中国出口茶叶的数量急剧下降,从占世界茶叶市场的百分之九十到目前的百分之五十不到。如果照这样的产量发展下去,要不了三十年,中国的茶叶将从世界茶叶市场上消失。
清政府虽然一向对茶叶的出口严格控制,尤其是对西北新疆的出口通道,官茶是不允许出口的。私茶出口,抓住就要砍头。可是,近几年中国内乱不已,清政府根本无力西顾。印度的茶叶得以在新疆销售,赚取了大量新疆的白银。去年听沃森特兄弟说,南疆的清朝官员也曾想禁止印度茶叶的销售,可是因为怕引起战争,加上胡英的经营方式得当,才没有受到影响。
麦金农奇怪的是,这个大臣是如何把胡英的底细摸得如此之清?他又有何想法?沉思了一会儿,他觉得还是说实话为好。就点了点头,说:“是的。他的确不是英国人。但我要坦白地告诉你,他是我的好朋友,也为大不列颠爱尔兰联合王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他在喀什噶尔出了问题,将会是一场严重的事件。英国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文廷玉问:“为啥子?英国为啥子如此重视一个中国人呢?”
麦金农的脸上凝重起来,他说:“这要从大清的皇帝为什么不重用他开始讲起。不过,在开始讲这些之前,我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认识他的?与他关系怎么样?对他有伤害吗?”
文廷玉见他问了这些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会说中国话,自然也懂得中国人的亲戚关系吧?”
麦金农点点头。
文廷玉说:“我,娶了胡英的姐姐。因而,他是我的内弟。俗语称舅子哥。”
麦金农想了一下,恍然大悟,大笑起来。笑完后说道:“我明白了。你与胡英的姐姐结了婚,是胡英姐姐的丈夫,也是他的姐夫。对不对?”
文廷玉说:“正是如此。”
麦金农说:“那我就可以对你说实话了。”他接着就要讲,但又停住了问,“等等,我还有话要问。听说你们中国有个习惯,叫什么‘大义灭亲’。你告诉我,假如胡英犯了罪,你会灭亲吗?”
文廷玉被问住了,他知道胡英的案子是冤屈的。但据说是有人告密,皇帝也有圣旨的。如果找不出证据,就是冤屈,也无法申诉哪。谁敢抗旨不遵呢?
虽说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咸丰皇帝已驾崩多年了,当事的官员也多已死亡流散。可是胡英是非同一般的案子,他是勾通长毛造反。现在长毛军大部已被削平,少数尚在流窜之中,朝廷三令五申,务必斩草除根。倘若一旦有人举告,即使过去了十多年,只怕胡英仍难逃脱。他作为朝廷的重臣,还真不好处置此事。
但此时远在异地,身畔无人,他就说:“麦先生,你只管如实告我。我绝不会使胡英出事的。”
麦金农听了,这才把经过从头说了一遍,只是他把奉了总督的命令,要从中国偷茶树种苗的事,隐瞒了起来。他只说到中国考察植物,正巧在岳阳碰到了胡英。因怜悯他无辜受冤,又有一身种茶制茶的好技术,就把他救到了印度。因为胡英想回故乡,他又帮助在新疆开设了洋行,并担心暴露真实身份,才为他制作了英国护照。
《菊花醉》第十二章(13)
文廷玉听完,这才明白胡英这么多年失踪的迷底。想起他身被冤屈,差点致死,继而又背井离乡,漂流异邦,至今亲人不能相认,骨肉无法团圆。也不禁悲哀不已,长吁短叹。
这一席话,直说到东方将明才散。文廷玉感谢麦金农救了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