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页)
正是:
替天行道人将至,
仗义疏财汉便来。
究竟林冲对吴用说出什么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八回(7)
【简评】
这一回书的回目,叫做“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实际上在“林冲火并王伦”之前,还有许多故事,在回目中没有反映出来。
这一回书的开头,写到济州府府尹派缉捕巡检和缉捕使臣各自带领五百人马,到石碣湖去搜捕,晁盖等人得到消息,决定到梁山泊去入伙儿。按照常情来安排,晁盖等人只要在大军到来之前溜之大吉、逃之夭夭,官军到来,抓不到人,也就算了。最坏的后果,不过多抓渔民几条鱼、几只鸡。但是施耐庵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显示一下这几个人的本领。于是出现了《水浒传》中的第一场“匪警战”。——实际上,这一场战争,不但完全没有必要,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而且还会给晁盖等人带来了许多恶果。第一,与官府之间的矛盾加深了;第二,王伦既顾忌你们这几个人本领太大,也顾忌你们和政府结的“梁子”太深,你们投了梁山泊,会把战火引到梁山泊来。
《水浒传》的作者,最善于写杀人放火,但是却不善于写战争。
这《水浒传》的第一场战争,官方是五百训练有素的官兵,加上五百“眼明手快”、善于缉捕的“刑警”(按当时济州府的实力,我估计绝不可能有五百缉捕人员,更何况书中说的是“召集众多做公的,整选了五百余人”,也就是说,还有许多人没有被选上);匪方却只有五条“好汉”(另两条好汉吴用和刘唐保护老小和财产去了)加上十几个打鱼的渔民。双方实力,完全不成比例。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让这一千官兵全军覆灭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如果事先经过侦察,官军分兵一半,去李家道口拦截老小,刘唐和吴用,肯定无法抵敌)。但是这一场“警匪战”,还非让“匪方”大获全胜、让“警方”全军覆没不可,不然,就无法给“好汉”们扬威立万了。于是就出现了一场让金圣叹称之为“墨兵笔阵”——也就是“纸上谈兵”的儿戏式的战阵: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妖法魔法,人工制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空前绝后的战例。
首先第一条:这五百官兵,可不是乌合之众。尽管当时“当兵吃粮”的人大都不是什么“精英”,不一定都懂得“尽忠报国”,但是例行的操练,还是少不得的。不能说他们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根本就上不得战阵。再说带兵的将军。在文官系统,利用裙带关系走后门当上一官半职的人不是没有,甚至可能很多;但是在武官系统中,这可是要实打实带兵打仗的差事,武艺上、战阵上,要是猴儿戴胡子 —— 一出也没有,那可真是寸步难行了。何况五百官兵之外,还有五百做公的,也就是“刑警”和密探。这些人都是人精子,不见得会比当兵的更能打仗,但是一定比当兵的机敏狡猾。
在这第一次战役中,主要是四个人出风头:一个是公孙胜,三个是“阮氏三雄”,加上一个晁盖当配角,帮着砍人。吴用和刘唐护送老小和财物去了,没有参与战事。以五个人加上十几个渔民,就算一共二十个人吧,而且也只能算是“乌合之众”(事先不可能经过训练),居然能够“全歼”五百训练有素的官军加上五百机灵的“做公的”,单单放走了何涛一个;这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整个石碣村,好像都听三阮调遣似的:一百多条船,都不藏起来,故意引诱官军抢去使用,一边在湖荡中杀死他们。此外,还有许多条小船,装了芦苇,点着了火,去烧满载官军的大船。船,不论大小,都是渔民的命根子,谁舍得呀?——难怪金圣叹也不相信这是“真有是事”。他是这样评论这次战役的:
何涛领五百官兵、五百公人,而写来恰似深秋败叶,聚散无力。晁盖等不过五人,再引十数个打鱼人,而写来便如千军万马,奔腾驰骤,有开有合,有诱有劫,有伏有应,有冲有突。凡若此者,岂谓当时真有是事?盖是耐庵墨兵笔阵,纵横入变耳。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就没看见官军中负责指挥的“缉捕巡检”做过什么战略部署,甚至没说过一句话、下过一次令,完全是一副傻等着挨宰的可怜相。倒是何涛,还身先士卒,敢于亲自到前线去侦察敌情。你想啊,既然这支队伍是到湖泊中去剿匪的,军中怎么可能没有深知水性的水军?竟能让“阮氏三雄”像耍弄小孩子一样被整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作为一个指挥官,难道会连“地理不熟,切不可孤军深入”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