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中之一。修建时,元朝皇帝还“赐玺书嘉”,直到元延祐六年(1319年)寺院才完工。明朝时,圆通寺得到进一步扩建,山顶上新建接引殿。清朝时,寺院进行多次重修和增建,增建了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等。
昆明圆通寺一角
圆通寺的山门上悬挂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题写的“圆通禅寺”匾额。接下来就是“圆通胜境”牌坊,它是吴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命人修建的。牌坊为木石结构,其上部的木雕与下部的石刻融为一体,群龙、狮虎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牌坊之后,就是圆通寺的第一重殿——天王殿,大殿内塑有威严屹立、驱邪扶正的四大天王,他们手持剑、琴、伞、蛇,分管人间的风调雨顺,正中的是面带笑容的弥勒佛,在他后面的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韦驮,他手持金刚杵保护佛、僧三宝。
穿过天王殿就到了一个庭院,院中有一个放生池,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南北两边各有三孔汉白玉桥相连两岸,水池四围还建有回廊。池中的八角亭上雕刻着一副对联:“水声琴韵古,山色画图新”。八角亭象征着佛教中八种通向极乐世界的“八正道”,亭内供奉着二十四臂观音。水池后面就是圆通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圆通宝殿,因为一般大雄宝殿内敬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而这里的大殿内则供奉观音菩萨,由此得名。在清朝同治年间,大殿内的观音像被毁,到了光绪年间重修时,佛像被塑成了释迦牟尼佛像。现在的大殿内,供奉着三身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报身和应身。三个造像最中间的是法身,左边的是应身,右边的是报身,法身的两旁还侍立着佛祖的弟子迦叶和阿伽。三身佛座前的双柱上,有明代雕刻的青黄盘龙两条,它们把龙头伸向佛祖,如同在聆听佛祖讲经一样。
三身佛背面还塑造有“西方三圣”,中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侧是大太子不眗,也就是佛教中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右侧是二太子尼摩,即智慧无边的大势至菩萨。大殿的两壁上还有不少造像,它们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十二圆觉像,他们是十二位经过勤修佛法而圆满觉悟的菩萨,其中两端的是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中层是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上层是护卫佛国的天神——天龙八部。在大殿的后面就是铜佛殿,它是在1985年为了迎奉泰国佛教协会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而专门修建的佛殿。殿前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的“铜佛殿”匾额。大殿内的铜佛像高3米多,重约5吨,佛祖体态清瘦,表现出他清修的艰辛。在殿内的两壁上,绘有反映佛祖出家、得证佛法、初转*、圆寂涅槃全过程的四幅彩图,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云南寺庙(11)
在铜佛殿后的山崖下,有湖音和幽谷两个山洞,传说当年洞内有蚊龙作怪,盘龙寺的祖师觉照大师,在这里筑咒蚊台念经,镇杀了蚊龙。在咒蚊台边有一小路,名叫采芝径,在道路旁边的石壁上,刻有道教张三丰画像。寺院的东边是供奉殿,这是一个喇嘛教的佛殿。其配殿内供奉的塑像是依据归化寺大殿内供奉的神像塑造的,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侧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造像;右边供奉的是喇嘛教中宁玛派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的造像。
圆通寺建筑外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林木苍翠,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园林,因此一直是昆明八景之一。圆通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寺院内容纳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教派,而且具有道教信仰的一些遗迹,这种现象是不多见的。
十四、宾川鸡足山寺院
鸡足山坐落在云南大理宾川县境内,是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传说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曾经来云南传播佛教,入驻鸡足山,因此鸡足山也就成为后来修炼成饮光佛的迦叶的道场,而这也使鸡足山成为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蜀汉时期,这里就修建有小庵,唐代进行了一些扩建,当时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朝拜圣地。唐代以后,历代都进行了扩建,其中以明清两代扩建的建筑最多。尤其是清朝时,扩建达到了顶峰,在光绪时,虚云大师应召进京为慈禧祝寿颂经。慈禧御笔赐给鸡足山“福禄寿禧”四字,并从国库拨出很多银两,在山上兴建寺庙,光绪皇帝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并且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赐他方丈紫衣和玉印等。这时候鸡足山声名远播,西藏、印度、东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