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荥经,翻越大相岭至*,渡大渡河,穿清溪管直抵西昌,然后从西昌沿安宁河南下,经德昌、米易、会理进入攀枝花市南部,再翻越川颠交界的方山入云南永仁,经大姚直达洱海边的大理。东西两线在大理交汇后,经过博南古道和云南的保山、德宏到达缅甸、印度、阿富汗等海外诸国;或经保山、腾冲至缅甸、印度等地。
五、宝山石头城
宝山石头城位于云南丽江市北部、金沙江虎跳峡附近,距丽江古城约100多公里。这里有一块约半平方公里的巨大石头,它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面石坡斜入金沙江,宝山城就筑在这块大石头上。
第二章 史前遗迹(4)
古朴的街巷
据史书记载: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年间,也就是13世纪末,当时是丽江路宣抚司所辖七州之一的宝山州治所。石头城北面的陡峭岩峰被纳西人称为“刺伯太子关”,据说是为纪念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过此险关而命名的——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派忽必烈攻打大理国。忽必烈率元军翻越康藏高原,兵分三路进军丽江。他自己率中路军,经永宁直抵金沙江,隔江与石头城相望。当时,纳西族首领麦良归附蒙古军,亲赴石头城金沙江边的刺伯渡口,援引蒙古军革囊渡筏。蒙古军队进入宝山,经过一座陡峭险要的岩峰,麦良便将此岩峰命名为“刺伯太子关”。
宝山石头城是一个天生岩石城,整座城建在一块独立的岩石上。居民在岩石的四周加筑有五尺高的石墙,以便更好地保护石城。石头城很小,但布局很严谨,街巷设置为三横五纵,整座城街路畅达、巷道通幽。房屋的地基是从石头上开凿出来的,阶石、柱石、房檐石也是从大石中剥离而成。房内石床、石枕、石桌、石凳、石槽、石灶、石穴、石缸,都是就地用石头雕凿而来的。
石头城里的居*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将家园建在巨石上,巨石之外开垦土地,垒造梯田,兴建水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这样就形成了层层梯田环绕着的石城。每当5月麦熟和10月稻黄的季节,金黄麦浪或稻浪映衬下的石头城是最美的。
1996年2月3日,丽江境内发生了强度达7级的强烈地震,石头城下的大石头被震裂了一条长200多米、宽40多厘米的大裂缝。居住在城中的人担心石头掉到江里去,可没过多久,裂缝竟又神奇地自然合拢了。
六、盐津豆沙乡僰人悬棺
悬棺葬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古代丧葬形式,即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利用打桩,或在悬崖上人工凿洞,或利用天然洞穴等方式,将死者连同装他的尸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其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习俗,最早出现在福建和广东,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他10多个省区,但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地方。位于云南昭通地区的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堪称我国悬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比如威信县的瓦石、石洞,永善县地黄华,盐津县的豆沙乡、底坪、棺木岩、灵官岩等,包括岩墩、岩龛、岩桩、岩洞、岩沟等各种悬棺葬形式,学者将此地称为悬棺博物馆。从史籍记载来看,云南悬棺与僰人有关。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后来的秦汉王朝,僰人就生活在以宜宾为中心,南到云南的区域。
神秘的悬棺
在历史上,秦朝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唐开凿石门道,都是选择盐津县豆沙关作为入滇的门户。这里峭壁林立,悬棺就存放在高达四五百米的绝壁半腰上。云南僰人悬棺安放的方法有四种:一种是木桩式,就是在悬岩上凿出方型桩孔,插入木桩,然后把棺材放在上面;另一种是凿龛式,就是人工在岩壁上开凿出长方形的横龛,将棺木横置于其中;还有一种是利用岩壁上的天然缝穴或溶洞,把棺材放在里面;最后一种是架壑式,主要是用天然岩洞或岩石的缝隙,把棺材放在上面,棺材的另一头架于陡壁的木桩上。
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僰人领袖哈大王在云南兴文一带发动起义,朝廷派四川巡抚和总兵调集14万大军剿平了川南和滇东北的僰人部落,僰人就此灭亡。由于僰人消亡,如今的悬棺葬竟成了难解之谜。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史前遗迹(5)
七、晋宁石寨山古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是战国至两汉时期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也是石寨山最早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墓群落。
1955—1960年,国家先后4次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