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卫住自己的声誉。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教士出丑”(第八天
故事第四)中那位洁身自好的寡妇,她聪明、沉着,略施小计。把那好色又狂妄的教士玩弄
在掌股之上,还叫他当众出丑,受到应有的惩罚。
值得一提的是“可怜的莉莎贝达”(第四天故事第五)。这是小市民阶层中的一对苦命
鸳鸯的故事。在那个时代里,一个柔弱的姑娘是没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家中的父兄管教着
她,统治着她,她的冲破权势和金钱观念的私恋往往落到悲剧性的结局。一对青年男女怎样
两情相悦,作者并没多费笔墨,故事的叙述差不多就从那悲剧性的结局(情人被凶残的哥哥
杀害了)展开的,情节简单,因此写得很集中,卜伽丘把满腔同情都倾注在那个失去了爱情
就活不下去的姑娘身上。整个故事就象一首气氛浓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叙情诗,充分展
示了那个少女内心所经历的焦急、忧虑、悲痛和绝望的痴恋……。最后,这个以泪洗脸、以
泪浇花的姑娘,终于以身殉情。一幕民间的爱情悲剧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也是临到结
局,作者忽然添上了几行民谣,余者袅袅,浪漫气息的诗意继续在荡漾,好象告诉读者,这
凄苦的爱情并没有在人间消失。还在人们的口头流传着。五个世纪后,英国优秀的浪漫派诗
人济慈根据这个故事,写下了著名的故事诗《伊莎蓓拉》。
最后,不能不说一说,卜伽丘对于生活的热爱所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幽默和笑声。只有
一个心胸开阔、热爱生活的时代新人,才会处处流露出一种不可抑制的幽默感,发出一阵阵
明朗健康的笑声。不妨拿第六天的一组故事作例子。这些故事,除了前面提到的“煤炭变圣
物”外,都特别短小,不过一二千字光景,而且几乎连故事情节都没有,更谈不上有多大思
想意义了,象故事第五、第六、无非是一些生活片断、生活小景罢了(两个朋友同行,途中
遇雨;几个青年七嘴八舌地打了个赌)。但是我们看,作者走出书斋,忘了自己学者的身
分,混杂在一群嘻嘻哈哈的市民中间,不避琐碎、粗浅,却把他看到听到的津律有味地记录
了下来。很显然,他希望读者也能欣赏这些小故事。欣赏什么呢?——它们的风味。这里有
笑声,有幽默感。有现实生活的亲切气息,还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那雨中的两个朋友,一
副狼狈相,却偏又你笑我,我笑你,此情此景,真可以当作一幅绝妙的幽默画。至于故事第
六里多少包含首一点朴素的进化论思想,还有一点对上帝不够尊敬(最古老的最简陋,上帝
造人,开始还是个手艺不高明的新手),那倒还是其次的事。
前面结合着时代背景,介绍《十日谈》思想意义,强调的是它的富于战斗性的一面,因
此容易想象为这是一部近乎怒目金刚式的作品。可是《十日谈》也是一部很有风味的作品,
洋溢着幽默和笑声,富于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温暖的人情味啊——讽刺和幽默,这两个特点,
其实在全书一开始、第一个故事“歹徒升天”中已同时显示出来了;它仍统一于卜伽丘对生
活的热爱,对人间幸福的信仰。
三
象任何历史上的优秀作品一样,《十日谈》自然也不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它的局限
性。
《十日谈》是作者设想的一个故事会,参加的十个青年都是出身名门、富有教养的绅士
淑女。他们人数不多,远离了芸芸众生,在世外桃源似的园林里,除了唱歌、跳舞、谈笑
外。过着无所事事的悠闲日子,每人身边还有仆人侍侯。这讲故事的小圈子俨然是一个小型
的上层社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清新意境,以及人文主义者和人民群众还有一段不小距
离的圈点,在《十日谈》整个作品的艺术构思上,同时反映了出来。
象处在历史过渡时期的许多先驱一样,在卜伽丘身上,既有战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
面,落后的一面。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十日谈》中,既有吹响了反封建号角的战斗篇幅,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封建说教气味很浓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